其實這種手持小型步話機在二戰時的確有過,生產國當然是不缺錢的美國……德國、蘇聯甚至英國都因為資源簣乏而不敢動這種只能傳輸1.5公里的步話機的念頭,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就是巨大的浪費:雖然一部不值多少錢,但如果要供給一支十萬、二十萬甚至數百萬軍隊,那就不是小錢了。
美國當然不在乎這個,于是一生產就是13臺,型號為BC611,可以說手機的鼻祖,樣子就像是以前的“大哥大”。
只不過秦川對其做了些改進,也就是用導線將話筒和聽筒連到了頭盔上,這樣就基本完善了類似“捕鼠行動”作戰中對通訊設備的需求。
當然,秦川不可能就這么等下去……隨著第一步兵團都掌握了直升機索降的戰術,訓練很快就進入了第二階段:進山訓練。
對于高加索山脈,秦川等人并不陌生,之前奔襲巴庫油田時秦川等人就在山地師的帶領下翻越高加索山脈。
但此時的情況下與當時不怎么一樣……之前翻越時是夏季,而此時已進入冬季,高加索山脈上已覆蓋著皚皚白雪,氣溫、環境等全都變了樣,尤其還是直接將德軍士兵從10度的地方拉到了零下二十幾度,從平原帶到了高山。
直升機帶著秦川等人“突突突”的往雪山方向飛,半小時才到達約定的地點……位于東段高加索山脈的第1山地師指揮部。
直升機飛近,白茫茫一片的雪山上打出幾發紅色的信號彈,隱隱還有人在雪山上揮舞著紅黑相間的軍旗,于是直升機就知道該降落在哪里了。
事實上直升機并沒有降落,而是在靠近目標區域上空實施索降……這一方面是因為訓練需要,另一方面則是擔心直升機起降時的震動引起雪崩。
當然,除了士兵們索降下去外,還從繩索吊下一堆堆的補給……部隊訓練和生活需要這些補給。
當秦川滑下去的時候,就見一名穿著厚厚的棉披風的軍官迎了上來熱情握著秦川的手,問:“少校,還記得我嗎?”
秦川花了一點時間才認出那是第一山地師的弗雷科少將,他已經瘦得顴骨高高的突起,而且面色黝黑,看起來就像是變了一個人。
“發生什么了,將軍?”秦川問。
弗雷科少將搖了搖頭,說道:“我們還是回工事再說吧,我可不愿意在這樣的天氣里在外面閑聊!”
秦川帶著部下踩著雪層深一腳淺一腳的跟著弗雷科少將往前走,雖然登陸點距工事不遠,看起來只有兩百多米的距離,但士兵們爬到工事時還是上氣不接下氣的。
“這里的高度只有三千米!”弗雷科少將說:“空氣稀薄程度還在可接受范圍,如果往更高處走,你們會發現那才是一種折磨!”
工事是蘇聯人留下的,由一個山洞改造,里面十分簡陋,大多數東西都是由木頭和石頭制成,如果不是槍架上架著一把把步槍,簡直就像是野人住的地方。
“嘿,先生們!”面包師打開一個補給袋,從里頭取出面包沖著工事里的官兵們招呼道:“我們給你們帶來了面包,需要……”
話音未落,官兵們就“哄”的一下圍上來搶了起來。
“現在!”弗雷科少將對秦川說:“我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了,少校。因為大雪封山,我們已經有段時間沒得到補給了!”
“我很抱歉,將軍!”秦川說:“我剛剛才知道這個!”
“不!”弗雷科少將說:“你不需要抱歉,我們知道這些。”
“你的意思是說……你們知道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