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猜的沒錯,蘇聯人包括斯大林和朱可夫在內都沒想到直升機在高加索山脈可以發揮的作用。
這或許有些難以想像,因為直升機如果考慮到直升機的特性也就是可以懸停、可以索降,那么基本就可以判斷它可以往高加索空運兵力和物資,甚至只要有合適的地點比如開辟一塊足夠大的登陸場,直升機還可以在其上著陸。
但直升機對于這時代來說還是個新玩意,它使用的所有戰術對于這時代都是第一次……于是它就像是哥倫布豎雞蛋,在不知道之前就完全沒想到可以做,知道后就會發現這很正常或是當然可以這么做。
直升機在此之前只是用于索降沙洲、用于“鼠窩”捕俘,用于山地作戰還是頭一回,或者說對于蘇軍來說還從沒經歷過,于是不知道并不奇怪。
因此,蘇軍就按部就班的從黑海在克賴諾夫卡登陸……德軍兵力有限無法防守太多的地方,所以必須主動放棄大片地區,這其中包括高加索山脈以北。
克賴諾夫卡就是高加索山脈以北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港口,它甚至都沒有鐵路相連……不過就算有鐵路蘇軍也用不到,因為毫無疑問的,德軍在撤出時會對其進行破壞、拆除。
因為沒有德軍駐守,所以蘇軍很輕松就占領了這個港口。
蘇軍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無處不在的地雷,這讓朱可夫有些不詳之感,因為這里的地雷特別多似乎也就意味著德軍猜到蘇軍會在這里登陸。
但即便是這樣,朱可夫還是沒有停下他的腳步。
蘇軍沿著里海海岸前進,占領了一個重要的港口馬哈奇卡拉并把它打造成了蘇軍的后勤補給基地……蘇軍的補給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北面通過里海運送到這里,然后再輸送到前線以維持蘇軍的進攻。
當然,蘇軍馬上就開始維修連通這個港口的鐵路和公路。因為鐵軌和枕木嚴重不足,同時蘇聯人又希望真正的嚴寒到來之前能盡可能多的修復鐵路,甚至將伏爾加河東岸部份支線鐵路的枕木和鐵軌拆除運到高加索。
應該說,蘇聯人從來都不擅長掩飾他們的戰略目標。
此時的蘇軍有兩個可能的進攻方向:
一個是繼續沿著里海南下,繞過高加索山脈沿古布堅、奇利克直接進攻巴庫。
另一個則是進攻高加索山脈。
蘇軍往高加索山脈方向修鐵路、公路的動作,就很明白的告訴敵人他們選擇了后者。
不過這似乎也是正常,因為如果是選擇前者就必須要有坦克等重裝備協同才有可能對德軍構筑的防線發起沖鋒,否則就無異于送死。
而蘇軍的大型運輸船又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就損失得差不多了,很難運輸像坦克、火炮之類的重裝備,于是只能選擇不需要或者也可以說無法使用重裝備的高加索山脈。
朱可夫對這次進攻很有信心,原因在于他組建了五個頗有戰斗力的山地師,或者也可以說是適合在高加索山脈作戰的山地師:
這五個山地師是以從高加索逃出來的三個山地師為骨干,也就是第9、第20、第242山地師,再補充進步兵第22師和第39師……這兩個步兵師來自西伯利亞,他們已經習慣了在低溫環境下生活和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