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同樣也是個很難的決定,因為一部份人認為蘇聯已經將主力布署在了庫爾斯克,所以一旦第2裝甲集團軍插入庫爾斯克東部,那么敵人的反攻應該來自庫爾斯克。
施密特上將則認為蘇聯人的主力應該在蘇聯方向,所以朝向應該是東面。
正在兩派爭論不休時,天空中突然傳來了一片炮彈的呼嘯聲,接著就是“隆隆”的炮彈爆炸聲,一陣緊過一陣,甚至還有幾發炮彈落在指揮部附近,震得屋頂上的塵土“唰唰”的往下落。
不一會兒,參謀和通訊兵就接二連三的報告:
“第29炮兵團遭到敵方炮襲!”
“第81炮兵團遭到敵方炮襲,損失慘重!”
“第7飛行中隊報告損失21架戰機,機場遭到轟炸!”
“雷達戰遭到炮襲!”
“發現敵人機群,正朝我方飛來!”
……
這一刻,施密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部隊也就是奧廖爾才是蘇軍的主攻方向。
施密特猜的沒錯,朱可夫的主攻方向就是奧廖爾。
首先最直接的一點就是……位于奧廖爾的部隊是屬于德中央集團軍群的。
這是朱可夫心里的秘密,自從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及高加索戰役之后,朱可夫就有意避開德南方集團軍群。
確切的說,朱可夫是想避開秦川……因為這兩場戰役朱可夫可以說已經盡了全力了。但即便是這樣,還是被敵人打得狼狽不堪。
有句話叫“爬得越高就摔得越狠”,朱可夫在蘇聯幾乎就是“軍神”般的存在,但這“軍神”卻屢屢被對方一個無名小卒打敗……當然,秦川絕不是無名小卒,這里形容的只是兩者在軍銜上的差距:一個是元帥、最高副統帥,另一個卻只是中校。
因此,就算別人不認為怎么樣,朱可夫自己也會將其當作一個恥辱。
他迫切的希望得到一次勝利證明自己,就算這次勝利是避開南方集團軍群的。
其次,就是奧廖爾的確也適合做為蘇軍的突破口。
奧廖爾不像庫爾斯克正面一樣有大量防線、地雷和工事,同時中央集團軍群自從莫斯科戰役失敗后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展開大規模戰役了,同時這個集團軍群大多數是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
另一頭駐守在別爾哥羅德至哈爾科夫一線的第4集團軍卻恰恰相反……它屬于南方集團軍群,剛剛在斯大林格勒及高加索方向取得幾場勝利,士氣正盛。
蘇聯軍隊沒有理由會不挑選奧廖爾而挑別爾哥羅德,盡管別爾哥羅德只有一個集團軍而奧廖爾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