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蘇軍這1500架戰機還是有可能落敗,原因是德軍戰機性能尤其是飛行員素質要比蘇軍飛行員好得多,這導致天空中一架架冒著黑煙被擊落的飛機大多都是蘇聯空軍的。
問題就是……
數量上的優勢決定了德國空軍可以做的蘇聯空軍也一樣可以做。
簡單的說,之前蘇聯空軍無法壓制德軍炮兵甚至無法用偵察機引導己方炮兵壓制敵人炮兵陣地。但現在這些已完全不是問題了。
于是,敵我雙方炮來炮往很難分出勝負。甚至火炮數量眾多同時還大量裝備“喀秋莎”火箭炮的蘇軍更占優勢。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ME63會像剛才一樣遭到蘇軍的炮火壓制。
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秦川早就考慮到會有這種弱點被敵人發現然后遭到炮火壓制的情況。
要應對這種炮火壓制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將Me63較為集中的使用而應該將其分散至整條戰線上去。
炮火精度不高的特性,決定了它更多是用來對目標進行覆蓋轟炸。如果目標化整為零分散開來,那么炮火覆蓋壓制基本就失去作用了……除非蘇軍能覆蓋前線的每一個分散的ME63發射點。
但如果蘇軍有這么多火炮這么炮彈做到這一點的話,根本就不用這么做了,因為這些火炮和炮彈已足以將德軍的坦克全部敲掉并輕松取勝。
于是,原本ME63是視情況以營或連為單位在有利地形上構筑幾個ME63陣地。得到命后馬上就各自以原陣地為中心向兩翼分散開。
不久,德軍陣地就重新閃出一道道ME63的軌跡,一枚枚精準的將坦克擊毀在進攻的路上。
但客觀的說,分散防御與之前的集中防御還是存在很大的弱勢。
這弱勢主要是因為后勤補給的問題:
集中防御時,可以事先向后勤部隊標識ME63陣地,于是后勤部隊十分明確應該要把彈藥補給往哪里送或是什么時候差不多就要往前送,這其中尤其是ME63。
分散防御就沒那么輕松了,反坦克小組往往都是隨機找到一個合適的陣地,甚至有的小組還采取游擊戰術,一邊打一邊轉移。后勤部隊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具體位置,于是也就不知道該把彈藥往哪里送。
又因為ME63這玩意本身就不輕,一枚二十幾斤,小組八人除了自身的槍枝彈藥,再加上兩具火箭筒外(用于近身反坦克,這對于反坦克小組來說是很有必要的),能帶上兩、三枚ME63已經很不錯了。
于是從整體來說,肯定會使ME63能發揮的作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就是蘇軍對ME63的壓制并不僅僅是炮火覆蓋。
羅特米斯特羅夫在發起進攻時就把敵人“跟蹤火箭彈”的弱點告訴了所有人……這對蘇軍是個增長士氣的好機會,做為一名指揮官當然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我們從德國人那繳獲了兩枚‘跟蹤火箭彈’!”羅特米斯特羅夫帶著自豪的語氣說道:“然后我們發現了它的秘密,也就是它為什么能夠改變軌跡最終命中我們坦克的秘密……你們相信嗎?德國人在火箭彈后加了一個導線,然后通過這條導線控制這枚火箭彈的飛行方向!”
這話在蘇軍軍官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雖然他們普遍認為這種做法很有創意,但至少知道它是怎么操作后,就不會相信德國人有什么魔法了。
“羅特米斯特羅夫同志!”有人問:“雖然我們知道這個,但我們要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是說,當這種火箭彈朝我們飛來時……我們無法躲避,因為它會改變軌跡,這意味著無論我們怎么躲避都是沒用的!”
“很簡單!”羅特米斯特羅夫回答:“你們要知道,他們有一個人在發射陣地里操控著這枚火箭彈,所以,你們如果能及時的用機槍朝火箭彈發射出來的地方打上一梭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