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這樣……”秦川想了想,就向康拉德要來了筆和紙,這些東西都是康拉德隨身攜帶的。
一邊畫秦川就一邊介紹道:“火箭筒和ME63,彈體前部都是錐形的,需要撞擊到頂部的引信才會爆炸……”
說著秦川就抬頭望向康拉德,康拉德點頭回答:“當然!”
“但是如果!”秦川繼續畫著:“如果我們在坦克側面或是車體前部焊上一條條像窗格一樣的網格,那么當火箭彈擊中坦克時就很可能會被網格擋著……于是它就不會爆炸,即便爆炸了,也會因為提前被引爆使其射流不集中、壓力降低,從而無法穿透坦克的裝甲……”
“太棒了,中校!”康拉德回答:“這是個好辦法,而且十分簡單,它甚至還可以對付敵人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彈……”
頓了下,康拉德接著說道:“只不過,我們似乎不應該太早暴露這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對它進行秘密實驗!”
秦川當然知道康拉德這話的意思。
此時的反坦克裝備也就是ME63主要是在德軍手里,如果太早這么干的話,就無異于告訴敵人對抗ME63的方法。
不過秦川卻知道,此時德軍也差不多要用到這方法了,因為美國人的巴祖卡火箭筒也該出現了。
(注:巴祖卡火箭筒原本是在43年首次用于非洲)
“知道我在東線走一圈最大的體會是什么嗎?”秦川認為有必要就坦克方面與康拉德探討一下其它問題。
“什么?”康拉德問:“戰爭的殘酷?”
“這的確是!”秦川回答:“但我想說的并不是這個,而是敵人坦克的數量……我們總以為已經把蘇聯人坦克消滅得差不多了,但只要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全新的坦克又成群成群的出現在我們面前!”
“蘇聯人就是這樣!”康拉德說:“他們總是注重數量而不在意這些坦克有多少戰斗力!”
“上校!”秦川聽出了康拉德語氣中的不屑,就問了聲:“你以為蘇聯人的這種對坦克的研發方式是錯誤的?
“難道不是嗎?”康拉德回答:“我們在戰場上一次又一次的擊敗了他們,這證明注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是錯誤的,我們的‘虎式’可以輕松的擊敗數倍于己的蘇聯坦克!”
聞言秦川差點一口鮮血噴到天花板上……自己千辛萬苦的在蘇聯扭轉乾坤,沒想到卻成為康拉德坦克錯誤道路的發展的證據。
但是該怎么說這個問題呢?
對于現代人來說或許很容易理解,評價坦克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其性價比及產量。
但是這時代的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這些。
尤其是德國,在坦克方面近乎偏執的追求防御、火力,而完全或是部份忽略了它的性價比甚至是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