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豹式’,它的前裝甲同樣達到100MM與‘虎式’相當,但側裝甲和后裝甲比‘虎式’薄得多,這使它的重量比‘虎式’輕了12噸,于是故障率、機動性,以及造價等等,各方面都比‘虎式’好得多!”
“豹式”也就是“五號”坦克,最二戰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整個二戰時期德軍共生產了6000多輛,在戰場上與“四號”坦克一起是德軍的主力坦克。
“中校!”康拉德不由笑了起來:“但兩者使用的火炮不一樣,‘虎式’可以遠距離摧毀‘豹式’而反之卻不能,如果兩輛坦克相遇……你認為誰會取得勝利?”
康拉德這么問顯然是不公平的。
不過這個難題卻給了秦川一個啟發……
“上校!”秦川說:“剛才我們說到ME63時,你說那個問題已經解決了,所以我們不用擔心火箭彈的問題,于是可以放心發展更厚裝甲的坦克!”
“可以這么說!”康拉德點了點頭。
“但是……”秦川說:“如果有另外一種裝備,同樣可以輕松的穿透數百毫米的裝甲呢?”
康拉德帶著不可思議的表情望著秦川,猶疑的說道:“我不認為會有這樣的裝備,中校!”
“當然有這種裝備,上校!”秦川說:“我們可以為‘豹式’坦克換一款炮!”
“換一款炮?”
“是的,為它換上一款滑膛炮!”
康拉德愣了下,然后就笑了起來:“中校,我想你不明白,滑膛炮射程遠不如線膛炮……”
“我當然知道,上校!”秦川說。
“你知道還認為我們應該換回滑膛炮?”康拉德有些糊涂了。
坦克炮的變化有個過程……最初因為技術和炮塔空間的問題,所以普遍裝的是短管迫擊炮。
滑膛炮雖然有壽命長的優點,但卻因為沒有膛線炮彈發射出去不穩定有可能在空中打滾,所以射程遠不如線膛炮……線膛炮的膛線能使炮彈發射出去時高速旋轉,于是能在空中穩定飛行提高射程和命中率。
于是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國都裝上了線膛炮。但二戰之后……絕大多數國家再次把線膛炮換成滑膛炮。
原因是膛線炮有無法解決的缺點:比如壽命短、工藝復雜、成本高昂以及初速小等。
而滑膛炮炮彈不穩定的缺點卻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果不能對炮做出改變,就對炮彈做出改變使其即便是用滑膛炮發射也能在空中保持穩定。
于是就有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不得不說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它的出現使坦克炮避開了所有線膛炮的缺點,同時又具備了線膛炮射程遠、命中率高的優點。可以說是取兩炮之長。
“重點是炮彈,上校!”秦川說:“我們需要一款新型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