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種做法同時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大西洋壁壘的碉堡工事距離大海只有270至360米,這距離完全在坦克乃至德軍士兵步槍的射程范圍內
也就是說,德軍根本就不需要追擊他們。
杰頓少將深知這一點,所以不斷的在步話機里下令:“不,我們不能后退!這是我們最后一道防線,我命令你們回來……”
但這命令已經失去了作用。
沒人理會這道命令,就像之前所說的……恐懼會讓人失去最基本的判斷,任何一個人在腦袋還是清醒的時候,都知道杰頓少將是對的,“大西洋壁壘”是美軍的最后一道防線,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否則,他們就只有松軟的海灘以及不斷朝岸邊拍打的海水。
但美軍士兵還是大批大批的朝海灘涌去,這其中夾雜著許多德海防師的士兵。
這其中最尷尬的應該是德海防師的士兵……他們才剛剛向美軍繳械成為美軍俘虜,馬上又得向德軍舉起雙手了。
不過事情卻并沒有他們想的那么簡單。
德軍坦克一輛輛的開上了“大西洋壁壘”,用了一點時間調整車身的角度……“大西洋壁壘”一般都位處高地,坦克要射擊必須將車身調為下傾狀態。
然后機槍和火炮就毫不容情的往海灘處噴吐出火舌,無論是德海防師士兵還是美軍士兵,都在慌亂中被成片成片打倒或是被炸上天空。
有些坦克則是瞄準了正在接收逃兵的登陸艇,“轟”的一聲就將裝滿了人員的登陸艇炸成一團火球,登陸艇馬上就失去了平衡,然后在美軍士兵的驚叫聲和慘叫聲中被海浪傾覆。
其它的登陸艇見狀趕忙啟動試圖及時撤走,但岸邊出現越來越多的坦克用機槍和炮彈將他們死死的封鎖在灘頭無法動彈。
更糟糕的還是……跟在坦克后的步兵進入了防御陣地。
由于德海防師投降得快,美軍也沒來得及破壞,所以碉堡工事里的機槍、火炮等大多完好如初,德軍步兵上來后就將它們對準了海灘上的美軍……更猛烈的彈雨就像風暴似的席卷整個海灘,由于海浪的沖擊,沙灘與海水的分隔線上到處都是美軍士兵的尸體,密密麻麻,就像被沖上岸堆在一起的木材。
“我們遭到德國裝甲師的反攻,損失慘重!”
“第4步兵師請求增援!”
“第1步兵師進展緩慢,敵人火力比想像的強得多!”
……
在指揮部里的艾森豪威爾很快就得到這個消息,他臉色蒼白的將目光投向哈爾克,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局長閣下,看來這一次我們是猜錯了……我們沒能騙得了德國人,確切的說,是德國人成功的騙了我們!”
哈爾克也無法否認這一點,他咬了咬牙,回答道:“將軍,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我們要找到一個補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