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航天公司的《月星礦產開采》計劃推出之后。
由于接受民間、官方或任何來源資本的投資,對于投資額度也沒有設置上限,相投多少錢就投多少錢進去。
只要相關的運輸飛船、采礦車,投入到了實際使用,相關聯的對應投資,就可以開始拿到回報。
而截止到2025年的8月份為止。
黑暗航天公司一共18620艘運輸飛船與1390輛采礦車投入了使用。
吸納了接近3000億元的投資。
但實際激活的資金只是極少的部分。
根據“先到先得”的原則,還有超過10萬億的資金,還在排隊等待之中……這些資金,在征得投資者的同意后,黑暗航天公司可以提前挪用,支付萬分之一的日利息。
另外再找夏國的中央銀行,以5%的年利息,再貸了一筆足足10萬億的現金款。
如此,黑暗航天公司的手中,有了超過20萬億的充足現金流。
再加之從月星開采的各類礦產,每天都有數百萬噸,只要把太空工廠建造出來,至少60%以上的物資,無需再從藍水星那邊進口。
一旦較為完善的太空工業體系建立,五年之后,甚至有可能完全擺脫對藍水星的依賴,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于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
《太空城市》計劃,得到了明顯的加速。
而且在不斷的加速!
就拿夏國鯤侖山腳下的那條電磁彈射軌道而言,原本在8月份之前,這條天軌的彈射‘彎刀型’航天飛機的頻率,是平均每天50架次左右。
但9月份就增加到了200架次/日。
再到10月份,電磁彈射軌道的使用頻率到達了每日300架次的上限,無法往上提升。
好在第二條彈射功率更大、技術更成熟、效率更高的天軌,已經基本建成完工,兩個月內就能投入使用,屆時每天彈射的航天飛機架次,可以突破到上千架次,往太空中運送更多的物資。
當然對比電磁軌道的彈射能力,發揮主力運輸作用的,其實還是搭載了動力爐能源的交通艇。
彎刀型航天飛機的高軌道運載量上限,大概是10噸左右,每天發射一千架次,也不過是運送1萬噸左右的物資。
而交通艇的最大運載量,可以達到150噸。
這幾年里維拿出了100具的大功率動力爐,讓相關的工廠,生產出了一百艘的低配版“交通艇”,加上原來長期執行天地往返運載任務的五艘,合計有105艘大力型交通艇。
單艘交通艇每天最多執行兩趟往返運輸任務。
也可以幾十艘交通艇同時合作,采用碳纖維繩捆綁,將足足上千噸重的大型工廠構件,硬生生拉到太空之中。
單日最多能把超過3萬噸的設備或物資,運到外太空中,不斷給《太空城市》添磚加瓦。
幾個月時間后。
2025年的12月份。
量變導致質變,兩萬公里之外的太空中,終于出現了一個即便是站在藍水星的地表,人類用肉眼也能看到的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