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你剛才不是說你的工資和他的工作一樣多嗎?你看看我們公司誰比你的工資多很多?你做到和她一樣多,不就行了嗎?”
這名女員工在小乙的啟發下,她想了想,然后,臉上蕩漾起笑容。
是的,比這名女員工工資高很多的人很多,她可以不很費勁就可以做到像她們那樣,一是申請加班,二是做到工作出色,盡早升職。
很多員工就是這樣在沈小乙的啟發引導下,在工作上孜孜以求,任勞任怨,成為公司的頂梁柱和中流砥柱的。
公司的發展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每個人的努力,而讓每個人都努力就要挖掘大家的潛能,每個人都有爆發力,洪荒之力,如果讓這些力量匯集起來,就可以產生強大的動力,推動公司快速發展。
作為職場上的女性,他們大多數會因為結婚生育等問題影響自己的工作,而如果再把撫養后代的任務強加在她們的身上,她們會對整個人生產生消極的思想,而越來越多奶爸的出現,正好緩解了這個矛盾。
現在,每當小乙的公司出現奶爸的身影,大家都會很感興趣,那些奶爸往往身后背著裝滿嬰兒用品的背包,身前挎著用多功能背帶包裹的一個可愛小baby,走起路來很神氣,也很自信。他們哼著小曲,看得出他們的心情不錯,樂在其中的感覺。
每當小乙看到這個情景,都會產生一種平衡心理,也就是女人經過了千辛萬苦生了孩子,男人就要經歷千辛萬苦養孩子,其他女員工和她也有同感。
看看她們在一起議論的話題便知:
“這是誰的老公,太優秀了,如果我有這樣的老公,我寧愿給他多生幾個孩子。”一個女員工說。
“我也是。都說生孩子辛苦,其實養孩子才是最辛苦的。”另一個女員工說。
“我的孩子都在老家,一年才能見一次面,這個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又一個歲數大點的女員工說。
“你掙錢是為了什么?不就是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嗎?孩子小的時候你給不了,長大了也不需要你了,無論如何,生了就要養,一人掙錢,一人在家帶孩子,這是進城打工的人應該做到的,而且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一家人到任何時候都不要分開,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男士走過來說。
“你的老婆孩子現在都來上海了?”
“當然,一個人租房是租,全家租房也是租,有家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要有一個完整的家。”男士說。
“你為什么不在家帶娃?讓你的妻子出來工作。”一個有孩子的母親說。
“我也想啊,可她不干,她對我照顧孩子不放心,她說我心粗,她對孩子的照顧幾乎是無微不至。”
“你家落伍了,現在都時興男人在家帶孩子,女人出來工作,那你老婆一定不是個女強人。”
“她不喜歡工作,但在家帶孩子她似乎也不勝任,因為她的身體不好,經常打針吃藥。”
“孩子多,在家抑郁了吧?還是讓她出來找工作,你回家一段時間試一試,也許她的健康狀況會有改善。”一個三十多歲,有著這方面經驗的女士說,“之前我也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家呆了幾年,身體一直不好,等孩子長大了,我出來工作,身體反而什么毛病都沒有了,女人身體不好,大都是因為精神的壓力,孩子的壓力,讓她們回歸社會,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回去勸你妻子盡快出來工作,女人掙錢并不比男人少。”
男士聽了女士講的自己的切身經歷,受到了啟發。
“我今天回家就和愛人說,看她什么意思。”男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