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把車直接開進了公墓院內。在松柏掩映間,她們一起找到父母的“家”,開始擺上貢品,找了三個燒紙錢的鐵桶,跪在碑前,一打打紙錢在鐵桶中燃燒。
小丙燒完紙,檢查了一遍墓碑,不知道哪里漏雨,她只好找到管理員反映了這個情況,管理員答應給修繕一下。
如果父母知道,他們的三個女兒此刻哭成淚人,他們一定會很心疼的。現在城市里許多人家早已取消了燒紙錢,只是帶束鮮花表示哀悼,而在農村長大的三姐妹,卻依然沿襲農村的習慣。
三個眼睛哭成桃子的女人在父母碑前苦累了,起身走向一個自來水亭子洗了手,擦干淚各自開車走了。
等他們剛剛離開,公墓管理員就去她們父母的碑前打掃。
公墓管理員是父子倆,父親對兒子說:“這三個女孩經常來,他們上次帶來的水果還新鮮呢,這次又買了那么多,你可有水果吃了。”
原來,公墓管理員是個七十歲的老人,他怕水果等供品浪費了,都撿了起來,自己和他的兒子吃了。
父親對兒子說:“人死如燈滅,活著的人給逝去人的一切‘心意’,逝去的人都不會知道的。”
這位老人的兒子有點智障,他聽父親這么說,只嘿嘿笑。
父子倆把三個鐵桶用一根木棍抬著,把桶里的灰倒進了一個土坑里,然后把桶放在路旁一顆樹下,如果再有人來燒紙,就會一眼看到它們。
老人的智障兒子懷里抱著水果和點心,老人把三姐妹父母的墓碑以及周圍打掃干凈,涂了一些水泥膏,簡單修繕了一下。
三姐妹像往常一樣,給父母上完墳就一起去了一家小丙讀博時候經常去的一家小飯館,點了她們那時候喜歡吃的一道魚和幾個小菜,她們想在這里追憶過去,重拾失去的時光,盡管,那時的她們是貧困的,可越貧困的歲月越值得她們追憶。
之前都是大姐二姐發了工資的時候會到這里來請客,如今,吃飯的錢都是小丙掏的,她在報答兩個姐姐的照顧之恩。
失去了父母的小丙,更加覺得姐妹之情的珍貴。
盡管每次兩個姐姐爭著付款,最后依然是小丙付,因為,兩個姐姐爭不過她。
吃完飯,小丙把給姐姐的化妝品從車里拿出來,放進她倆的車里。
姐姐要付錢,小丙說:“再提錢,我下次有新產品就不給你們了。”
兩個姐姐朝她微笑,二姐嗔怪道:“今天你花了這么多錢,我們都記著,以后想辦法補給你。”
“好,等我需要你倆幫我的時候,我會毫不客氣。”小丙說著,微笑著上了自己的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