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弋讓孩子們在樓上看書,自己一個人走到樓下和老板聊天去了。
“如果你再晚一點回去,孩子們手中的書應該就讀得差不多了。”書店老板說,老板是個很精致的老小伙子,因為酷愛讀書,所以開了一家和當下社會格格不入的書店。老的書店都黃了,他新開的書店卻生存了下來。
“不能,只要孩子們喜歡的書,他們都會買到家里收藏,而且會回頭讀很多遍,這是他們的共性。”小弋的這句話打消了書店老板的顧慮。
“像你家這樣愛讀書的孩子是很少見的,你是怎樣培養他們喜歡讀書的?”
“沒有培養,也許他們覺得沒有比讀書更好玩的事情吧。”
“怎么可能呢?看電視比讀書好玩啊。”
“看電視對發育中的孩子眼睛有害,在家我一般不讓孩子們看電視。”
“你仿佛是傳統的教育方式,在現代電子產品盛行的時代,很少人再在書店買書看。”
“作為書店老板,你也這么認為?”
“我只是客觀分析現狀,現實就是這樣。”
“那你為什么還要開書店呢?別的行業不是更容易掙錢嗎?”
“只是喜歡紙質的書,看到書堆積如山,我就覺得心安,還特別有成就感,即使沒錢,有書我就覺得自己很富有,書是最值錢的財富,我是這么認為的。”
“很多人喜歡讀電子的書,而實體的書店早晚會被淘汰,那時候的實體書還值錢嗎?”
“當然,也許更值錢。是會作為文物看待的。”
“這樣說的話,我家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書架,等他們長大了,這些書我可以收藏起來了。”
“你也可以開一個實體書店了,我自己收藏的書就是我開書店的第一批商品,大家以為我在賣二手書,其實不是,我的二手書是免費看而不出售的。”
小弋和書店老板聊得正開心時,孩子們從樓上走下來。小弋一看表,已經到了他們規定的回家時間,依依直接把四本書放在收款處合計價格,騰起和騰逸又去書架上各取了兩本和姐姐的書一起合價,小弋為孩子們的消費一起付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