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天氣晴好,小弋像往常一樣帶著孩子們去了市里一家大型的書店。這家書店的一樓是圖書,二樓是配套的休閑之地,可以供人邊讀書邊消費一些飲料之類吃的東西。
張依依總是對所有的文學類新書好奇,她幾乎一本本看了一下書名,把它們記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她低頭記錄著,小弋看了女兒一樣,心里暖暖的,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盡管她還不能發揮小棉襖的作用,可光有這個稱號,小弋就覺得很暖心了,他看女兒的目光和看兒子不同,是一種極其溫情,極其滿足的感覺。
騰起把所有沒有嚴密包裝的書看了一遍,是很認真的態度看的,他沒像姐姐那樣做記錄,手里也沒拿小本子,他聰明的大腦仿佛很自信,看了姐姐寫字的小本子,泛著一股不屑的眼神,他挑了幾本,抱在懷里,然后就去一個相對安靜的角落,靠近樓梯的地方,席地而坐,一本本啃讀起來,在爸爸看來,他看書的姿勢有點隨意,但很可愛。
小弋從來不會討厭兒子們把衣服弄臟,他總是給他們不厭其煩地每天換一套衣服,弄不臟衣服,小弋倒覺得換的沒有必要了,他喜歡看到兒子們的臟衣服,甚至越臟讓小弋越覺得洗衣的必要性,也體現了他作為父親的價值,而最重要的是小弋覺得衣服臟說明他的兒子做的事情越有價值,比如此刻,騰起坐在地上看書,這是多么優美的一個姿勢,坐得實,讀得認真,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
小弋也喜歡孩子們在室外玩耍的時候弄臟衣服,那樣才能讓孩子們玩得盡興,他認為,人本身就應該親近大自然,而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地,大地上的萬物都是對人的饋贈,親近萬物就是讓生命放松的一種方式,也是人生活的一種方式。
而從另一方面講,小弋是有潔癖的,而對孩子們的臟衣服,他又不覺得和自己的潔癖相違背,孩子們的衣服可以臟,但身體,比如手和臉部是必須保持清潔的。這在別人看來似乎矛盾的事情,對小弋來說,卻很自然。
張小弋又走到小兒子騰逸身邊,他發現,騰逸只對那些塑封起來的書感興趣,大都是科普方面的。小弋覺得好奇,小聲問騰逸:“為什么不先看沒有塑封的新書?那樣老板會更高興一些。”
“你不是和老板說好了,我們可以拆封的嗎?”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能不拆封就不拆封,沒有塑封的書不夠看的嗎?”
“我認為老板塑封的書都是精品,一定是大家都喜歡看的,大家都喜歡的書一定是好書。”
“哦,原來如此,好的,你接著看吧,如果餓了,到二樓找我。”
小弋也隨手拿了一本塑封的書上了樓,心里一直在想騰逸的話,不管他說的有沒有道理,說明騰逸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很獨到,和騰起完全相反,騰起看的書又為什么都不是塑封的呢,小弋沒有去打擾他,他想,騰起也許覺得沒有塑封的書看起來更方便吧。
等到三個孩子都上了二樓來找爸爸要買吃的東西的時候,孩子們手里都已經挑選了自己喜歡的書,并都是決定讓爸爸出錢要買的書。
依依抱了三本厚厚的小說和一本散文集,騰起抱了一本《百家姓》,騰逸抱了一本《果殼中的宇宙》,他們三個圍著父親坐下來,等待他給自己買吃的。
孩子們不用任何理由,就可以得到父親買的各種飲料和零食,因為這是父親對他們熱愛讀書的獎勵,他們也很喜歡在讀書累了的時候吃到自己喜歡的零食。
小弋不用問孩子們,他很了解每個孩子吃方面的愛好,他給依依拿了一筒薯片,給兩個兒子各拿了一個九元冰淇淋,孩子們吃的時候眼睛一直盯著書頁上的字。
小弋想和孩子們聊天,孩子們卻沒有時間和他說話,他自己開了幾個頭,沒人接話,他自討沒趣地看自己的那本《百年孤獨》去了。
按照慣例,孩子們吃完零食,就是小弋下樓結賬的時候了,可他今天發現騰起和騰逸挑的書有點少,想給他倆更多的時間在這里多讀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