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性不爭,當下按捺著心中的疑惑,柔聲說道:“今日這首曲子,名為出塞,有曲無詞,講的是草原千里,風沙大漠,黃河岸,陰山旁,英雄騎馬出塞的情景。撫琴時,心中須有大好山河,曲中或有持劍四顧之悲涼,或有上下索求之彷徨,而終于榮歸故土……”
她這一番話,完全是步安當時哼唱曲調時提到的字字句句,幾乎絲毫不差。
“大伙兒都聽懂了嗎?”步安問道。
人群中響起亂哄哄的應答聲,都說是聽懂了。
“聽懂什么了?誰來說說?”步安又問。
這下卻無人應答了。
步安知道會是這結果,指著惠圓和尚道:“和尚你來說說!”
惠圓和尚一臉老實地搖頭答道:“我好像聽懂了,又好像沒有聽懂,不過……倒是想起王少伯的出塞詩來了。”
“能背嗎?”步安問。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惠圓木訥,記性卻好得很,看過的書大多記得。
“誰來說說,這詩講的什么意思?”步安又問。
這下有人自告奮勇,把這首王昌齡的出塞詩解釋了一遍。人群中一半人本來就知道這詩,另一半先前沒有聽過的,此時也聽懂了其中的豪邁之情。
“來!一起背一遍吧!我起個頭,秦時明月漢時關……”步安笑著背誦道。
接著,兩百多號人,就像蒙學的童子似的,把這首七言絕句來回背誦了幾遍。
步安像是心血來潮,又提了幾首與出塞相關的唐詩,要大家背誦,中間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背誦之余,他還頗為耐心地講述詩中典故,力求每一個人都能聽懂。
背誦聲傳到宋蔓秋的耳中,又傳到停在運河岸旁的船上。
不知何時,宋世畋走上了岸,面色很難得地略顯凝重。
“哥哥,你可瞧出步公子這是何意?”宋蔓秋瞥了他一眼,輕聲問道。
宋世畋過了半晌才答道:“屠狗之輩,只有匹夫之勇,可若是教化得當,假以時日,說不定真能成就一支鐵軍。”
假如步安聽到他這番話,準會覺得自己小看了這位鍵盤俠。軍隊掃盲,上文化課,被他說成是教化,也不能算錯。
宋蔓秋聽得微微點頭,悠悠道:“我聽爹爹說過,百戰之兵皆有軍魂,步公子莫不是要以學代戰,鑄就軍魂嗎?”
如果再聽到宋蔓秋姑娘的話,步安簡直要拍手喊一聲“BINGO”了。
不過宋姑娘還是太高看“文化課”的作用了。所謂軍魂,要靠另外一些東西來注入,眼下對步安來說,時機還遠沒有成熟。
步子不能跨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