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魏思賢的話,何顯和李長善都看向皇后劉嫻,他們的眼神之中都有些意外,終于意識到一直小看了皇后這個女人。
“不知皇后心中可有人選”何顯轉身朝著劉嫻躬身一拜,終于正視起了這個從太子妃到皇后才一個月的女人。
劉嫻提起衣袖拭了拭眼角的淚痕,看起來一副悲傷的樣子,而后她緩緩站起身來,走了幾步繞過了御案。
“景安皇帝曾將這大寧朝比作一口吃飯的鍋,而無論是景安皇帝還是大行皇帝,甚至是本宮都只是幫大家守好這口鍋。到了今時今日,誰來做皇帝真的很重要嗎在本宮看來,這根本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諸位以后還想不想在這口鍋里吃飯”劉嫻站在御案前,臉上的悲戚神色已經不見,她目光變得有些凌厲起來,隱隱之中身上流露出一絲帝王氣概。
劉嫻的話說的很明白了,如果今日京城兵戎相見,那么這個朝廷也就徹底廢了,到時候很可能是各自擁立新君,而后天下重新回到諸侯征戰的時代。
“不知皇后有什么想法”李長善重新坐回到椅子上,原本的怒氣也被漸漸壓下。
周昂從走入殿內便一言未發,他的勢力絲毫不比李長善和何顯差,但現在反而一副旁觀者的姿態,讓李長善和何顯也有些看不明白。
“李尚書想要擁立漢王,而大都督想要擁立越王,但本宮看來,無論是漢王還是越王繼位,恐怕都無法服眾,因為這可不是你們兩家的事。”劉嫻大有深意的說道,此話一出讓李長善和何顯都下意識的看向了周昂和魏思賢。
確實如劉嫻說的一樣,無論是漢王或越王繼位,得利的只是他們各自一派,到時候便等于將自己推到了其它三方勢力的對立面。
如果漢王繼位,李長善就要同時面對何顯的武勛集團,還有周昂和魏思賢兩黨的勢力。
同樣越王繼位的話,何顯也會遇到相同的困境。
“其實我倒有個主意,而且也是有例可循的。”就在情況有些僵持不下的時候,周昂終于開口了。
“興建伯有何高見”昌平郡王第一個問道。
周昂站起身來,也對著皇后劉嫻一拜后說道“可從宗室之中選一人,讓其過繼給大行皇帝,這樣一來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另尋宗室之子哪有那么合適的”何顯眉頭一皺,他總感覺周昂這個提議有些不妥。
不過聽到周昂的這個提議,昌平郡王倒是神色一動,而后說道“興建伯的提議本王看可行,這種事情確實有許多先例可循,而且我們可以選一個年紀較小的,到時候由太后垂簾聽政,幾位大人繼續輔政,這樣既不傷和氣,又不至于朝局動蕩。”
這個時候昌平郡王更像一個和事佬,而當他說完這句話后,殿中所有人都沉思了起來,尤其是皇后劉嫻更是明顯有些心動。
幼主登基,太后垂簾,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的,而且這不同于外戚干政,或者宦官專權,歷史上也是有太后垂簾最終還政幼主,甚至出現中興盛世的情況。
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既不會造成軒然大波,也很容易被天下士紳百姓接受,倒不失為解決眼下局勢的一個好辦法。
“老奴以為此法可行,恭請太后垂簾聽政。”片刻之后魏思賢朝著劉嫻一拜。
他口中已經對劉嫻稱起了太后,而此刻連新皇人選都還沒定。
這個方案是周昂提出來的,昌平郡王也極力贊成,現在魏思賢已經表態贊同,就只等李長善和何顯表明態度了。
“不知王爺可有人選”李長善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又向昌平郡王問了一句。
李長善如此一問,何顯也看著昌平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