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府城隍體系的完善,在天地間都形成了明顯的異象,整個西北要塞上空霞光萬丈,九州四夷無數強者都看到了這天降祥瑞的一幕。
如此祥瑞自然讓西北百姓激動不已,而那些心向周昂的妖仙鬼仙,也是信心大振,至少西北的氣運是越發濃烈,三座殺陣雖然還沒破,但明顯勝利的天平也是開始朝著周昂一副傾斜了。
然而這一幕落在三教高層眼中,確實截然相反的態度。
眼見西北人道氣運不減反增,周昂雖然散功看似與普通人無異,但天地偉力反而更加朝著他傾斜。
“爾等不必驚慌,周子勢大自然有人比我們更急,真正屬于我們的機會其實并未到來,眼下反倒快要來了”就在三教高層有些驚慌失措的時候,教宗、大祭司、圣女各自傳下了一段法諭。
這三道法諭都傳達了一個意思,似乎周昂氣運不斷攀升的同時,一個真正的大劫也在醞釀,而來三教等待的就是這個時機。
畢坤連破兩陣,讓西北軍心大振,而后畢坤成了西安府城隍,不僅重塑真身,更是得了神位道行大進,也讓越來越多的方外高人向西北要塞匯聚。
這種明顯的變化,甚至連周昂身旁的葛良工和崔文山等人都感覺,似乎破陣之日已經不遠。
就在西安府城隍體系大成的時候,大寧宮文華殿的殿門從外面被推開。
如今侍立在文華殿外的不再是那些內宮的小太監,而是一個個身著華麗法袍,看起來非佛非道的修行之人。
這些人就是當今國師普渡慈航的門徒,自從國師名正言順的接受皇帝冊封,如今內宮已被國師的門徒所掌控。
而原本守衛內宮的司禮監太監和錦衣衛,反而只能守衛在大寧宮的外圍,以及太后所居的慈寧宮。
文華殿內垂拱小皇帝正在伏案讀書,現在小皇帝也沒了老師,而對他的教導都落在了國師普渡慈航身上。
國師一臉笑意的走入文華殿中,小皇帝察覺到國師的到來,主動的放下手中毛筆,抬頭看向了國師。
在小皇帝的眼中,國師臉上一直掛著讓人安心的笑容,但小皇帝有時候又覺得,國師的笑容好像非常的假,甚至有一種讓他渾身發毛的感覺。
“不知國師駕臨有何事”小皇帝身上漸漸也有了一些帝王之相,尤其是在太后抱病,不再垂簾聽政開始,小皇帝有時候也會生出一種主宰江山的氣概。
“今日有鴻臚寺急報,特來與陛下商議東夷之事”國師時刻保持著莊嚴神圣的樣子,對皇帝也只是微微點頭,臉上的神情更是從未變過。
小皇帝一聽有些不解,因為東夷與九州并未接壤,歷來九州與東夷也沒有什么大的摩擦,兩地間數年間才偶有往來,也不知道怎么就會有來自東夷的急報
“東夷何事與東夷有關了”小皇帝這大半年倒也不是毫無長進,至少一些政務上的事他也多少知道一些了。
國師向前走了幾步,等靠近小皇帝的御案時,他的手輕輕一甩,將一份奏折丟在了小皇帝的御案上。
此舉明顯是有違禮數,但是普渡慈航習以為常,而小皇帝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