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貞心思是多么聰慧?
她一心要搗亂,俯在關小七耳邊說:
“笨奴才學著點,你看別人行事是幾多高明有料哪?”
“明明是害怕書信上有毒,卻假意推功讓賢于人,真的是高風亮節。”
“可不就免去了不測風險?如此手段,才當的起是稱王稱霸的人物。”
“了不起,不得了!難得好人才。”
“你可有這樣心思能耐嗎?可不能只會做小無賴。”
她聲音不低,相當嚴肅地教導自家奴才。
在場眾人聽個清楚明白。明王給她一語識破用心,再是久混江湖,也難免難堪不已。
關小七吃驚地問:“這信件難道有毒?”
他現在杯弓蛇影,最怕的就是有毒。
阿貞恨不得賞他一記耳光,伸手在他臂上扭了一下說:
“你這蠢材。非把人氣活不可!這封信沒毒。你放心了吧?滿意了吧?”
關小七又說:“噫。只聽說氣死人的,沒聽過氣活人的。”
“人要是死了,氣氣他就能活了嗎?這法子好。”
阿真忍俊不住,“噗嗤”一笑,禁不住又低呼一聲。
她再不敢看這傻人,也不敢聽關小七雜七雜八,傻的氣人的話;
收攝心神,潛心守固內息。
阿貞也是又好氣又好笑,心里說:
臭小賊你知不知道,如果沒這些人礙事,你這臉上早就吃上七八個紅燒餅,開燒餅鋪了。
既不能打,干脆不理他。
馬老大聞言猶疑不定;雙手僵在當場,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明王就更加尷尬了:自己出手也不行,不出手也不行了。
月姬笑說:“小妹妹真會說笑,不過這玩笑可不怎么好。”
“一語妨二英。手段高明,居心可不良呀。”
事態轉向大美女與大魔女對話了,大事不妙,關小七心有戚戚焉;
趕緊上前拿起信件拆開,大聲誦讀:
臣:福清縣知縣李同叔謹奏:此番平潭一戰,計倭寇不足千人之數。得奸人引導,乘隙尋暇,陰施狡詐。
二十余日間,陷長樂,馬尾,連江各地,省城震動。
賴天恩浩蕩。官兵一致戮力,困賊于平潭絕地,圍匝九重,插翅難逃。
賊不得脫,故計重施,集聚所掠金銀寶貨,陰賄總兵官俞,此臣為中軍執事所親歷事。
總兵官俞始則謬言賊勢兇悍,宜困挫之,圍而不攻,坐等寇援至,信風有利于賊;
繼而網開一面,托詞臺風厲怖,宜趨避之;
海防開放,賊得乘夜脫走,致功虧一簣,竟未能殲滅此殘賊,嗣后遺禍無窮,不知沿海邊民,更多幾番大災。
臣身為職下,本不當揭發上官;然事關重大,臣孤軍追賊,身被重創,于世不久矣;
再不上達朝廷知聞,難逃禍國殃民之恥,則雖百死而莫贖;
惶恐不安,慨然上書;
臣所言句句屬實。如有誣詞,愿受剮鞭之刑罰;
茍有利于朝廷家國,為民請命,則臣雖死猶生,幸莫大焉。
關小七讀過書文。
人人都在想:
這文中所說之事如屬實,俞總兵真真是一死難辭其過。
如不是事實,李知縣人已歸西去了,卻上哪里找他對質去?
他言之鑿鑿,親眼所見親身經歷;俞大俠你渾身是嘴,也是有冤難申。
俞大俠已經給人下了大獄。這封奏書一出現,俞大俠的人頭可不就落地了。
明王不等關小七讀完,夾手就奪過書信;生怕再給關小七搶回
(本章未完,請翻頁)
。
他一動,月姬跟著動,上前維護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