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身形一閃,已經不見了影蹤。
趙靈臺知道,這具身影絕非神猿妖王本身,應該只是一副分身罷了。
他不再理會那些,在水潭邊上,尋塊巖石坐下,深吸一口氣,這才小心翼翼地翻開那張書頁,凝神觀望上面的妖文。
對于妖文,他早不陌生。自從獲得這份經文后,他大部分的修煉時間都放在研究妖文之上。越是研究,越覺深奧,每一個妖文,都仿佛意味著一個小世界,而每個妖文的涵義并非是固定絕對的,一旦被排亂了次序,放到不同的位置上,便會產生出新的釋義。
這個,才是真正的莫可名狀。
玄之又玄地說,那妖文本身,似乎擁有著生命,能自主生長,從而延伸出無限的可能性。
一直以來,趙靈臺都在潛心尋覓著突破的契機,他的元氣積累已經完成,就差臨門一腳,關鍵就在對《斬尸經》的領悟之上。只是《斬尸經》蘊涵著太多的變化,絕對的千變萬化。他已推演了無數次,有好幾次,隱約間似乎摸到了門檻邊上,但總是霧里看花終隔一層,稍稍一繞,咫尺天涯,又滑到別的地方去了。
這種感覺十分難受。
但就在剛才,神猿妖王彈指之間,把騰蛇頭骨打碎,將經文重組,形成一張書頁。只看一眼,趙靈臺便知道該次序沒有絲毫問題,正是他目前急需的一種變化組合,只要浸淫透了,便能突破瓶頸,成就人仙。
對于神猿妖王的出手相助,趙靈臺有過考慮,并不覺得是擒拿取經人的功勞。
那的確是一份功勞,卻并沒有大到這個份上。畢竟取經人從南瞻部洲來,登上東勝神洲,本身便是一種自投羅網的行為,說句不好聽的,便是活膩了,要來送死,還送得歡快。在此其中,趙靈臺并沒有出什么力氣,完全是手下小妖出馬,輕而易舉就把對方活捉了。
所以說,這功勞完全是白送的。如果取經人不從趙靈臺這邊走,而是走另一邊,那便是落入別的大妖彀中。
當然,趙靈臺也考慮到了,所以把熊精和通背猿猴拿下,掃除了障礙,平添發了橫財,還得了兩個新的仆從,何樂不為?
話說回來,神猿妖王之所以幫趙靈臺,最大的可能還是他臨走時的那句:妖族沒落,身為妖王,合適的話,提攜一下后輩,是理所當然的事。
既然是提攜,自然結下因果,看得出來,神猿妖王并不擔心這份因果,也許,牠已經看出了什么。
但對于那些,當下趙靈臺無心再去揣測,收斂心神后,當即投入到經文當中。
神猿妖王留他在此,又是另一份人情了。
……
近日來傲來妖國十分熱鬧,有許多妖族從另外兩個妖國趕來,為的便是參加盛宴。
這場盛宴的主菜是取經人,就那百多斤的血肉,真要吃起來,不夠一個妖王塞牙縫的。但此事在妖族中已經蔚然成為盛典,吃不到取經人一塊肉,并不妨礙下面的妖族進行狂歡。
妖族受打壓已久,近年的形勢更是不妙,腹背受敵,飽受天庭與西方世界的聯手夾擊。
損失慘重,士氣低落,正需要一場狂歡來振奮妖心。
把取經人吃掉,相當符合。
取經人是誰?
那可是千挑萬選出來的佛子,是受天庭冊封的國師,這樣的人物,不遠萬里,長途跋涉而來,最后卻被擺上了妖王的餐桌,淪為肉食。這在廣大妖族看來,正是一次給予天庭和西方世界的痛快報復和打擊。
以及勝利!
你想去取經,做夢。
什么佛子,什么國師,到頭來,便如豬羊一般,成為美味佳肴。
不管來多少次,只要是取經人,妖族都不介意把他拿下,獻給妖王。
普通妖族吃不到取經人的血肉,但只要參加了盛會,便與有榮焉。
受邀的各路妖王已經來了七七八八,齊聚神猿妖王的花果山間。
享受取經人,不單單只是吃,其本身的象征意義早超過了吃的范疇。那血肉能延年益壽不假,可這對于壽元綿長的妖王而言,已經無需錦上添花。
吃的是一種意義,所以得講究儀式感。
僧人送上山后,便被關押起來。
說是關押,其實所處在的環境相當不錯,是個園子,鳥語花香,活動的范圍不小。僧人在此,日常三餐都被取消了,只能喝山峰上的甘泉水。
水通腸胃,能把臟腑洗刷干凈,那樣吃起來更為美味可口,而無需再開腸破肚,進行宰殺。
今年的盛宴,對于主菜的做法已經定下來了:整只活烹。便是設置烹臺,把僧人剝干凈了,放到臺上,下面施以猛火,直接烹熟后,各路妖王便能起筷,一塊塊扒拉來吃。
整個過程,十分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