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
自上一任方丈刃心大師卸下重任后,心湖大師便成了少林掌門人。
在心湖大師執掌期間,少林寺主持武林公理與正道,展示出少林寺深厚的底蘊,使得這禪宗祖庭越發鼎盛起來。
江湖上無論是誰聽了,都不由得肅然起敬,豎起一根大拇指。
至于上一任的刃心方丈,隱居在嵩山山腳,雖在江湖名聲不顯,但說到底還是一代大德高僧,深受尊崇。
刃心大師還收了一個弟子,只有十四五歲,賜名“心真”,年紀輕輕,佛法武功都已有一定造詣,乃是一代翹楚。
心真隨著師父修行,很少下嵩山。
他曾言,以后會將少林寺發揚光大,讓天下人都知道少林寺的威風。
刃心大師笑了笑,然后就讓他抄寫一百遍經書,沒抄完不準吃飯。
一刻鐘前,師父讓他去接一個人,一個故友,這才讓他得了閑。
心真聽令行事,面上一片肅穆。但到底還是個少年,心中任然止不住的泛起一絲疑惑。
“師父的故友?不知是那位前輩高人。峨眉的靜嫻師太?武當的癡道人?”
只是,心真看到的這位故友,卻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這是個翩翩少年,溫潤如玉,瞧著似也比他大不了多少。在少年的身旁,還有一個極為美麗的女子,巧笑嫣然,風華絕代,有著說不出的高貴華美。
心真那宛如湖泊般平靜的心境,此時竟也微微泛起一絲漣漪,忙的低下頭去,念了一聲:“阿彌陀佛,敢問可是夏施主當面?”
夏云墨微微頷首,笑了笑道:“是我。”
心真道:“心真見過兩位施主,兩位施主請隨我來,師父已久候多時。”
夏云墨道:“麻煩小師父引路。”
此時少林大雪封山,心真施展“登萍度水”的輕功,一掠便是兩丈距離,輕功當真不俗,放在年輕一輩里,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他用余光瞥了瞥身后,心中不由得一動。
身后這兩位施主緊隨在他身后,竟半點都沒有落下。
特別是那夏施主,悠閑輕松,所行之地更是不曾留下半點腳印,當真是對得起“踏雪無痕”四個字。
心真口中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知道自己動了妄念,經文在心中流淌,很快就平復下來,速度放緩,面上露出微笑,不時的同夏云墨兩人介紹嵩山景物。
夏云墨瞧了心真一眼,暗道:這老和尚倒是收了個好徒弟。
很快,夏云墨就到了刃心大師的避居之處。
刃心大師讓心真將兩人屋子中,他自己則是在廚房烹飪小菜。
心真有些傻眼,師父在卸去方丈之位后,的確做了許多他自己甚是得意之事。
其中有一件,就是學了一手天下少有的廚藝,一手烹調素菜之鮮美,已不下于當年教他那位名滿江南的御廚大師。
只是師父從不會花這般功夫去招待別人,只管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有時候自己多吃一筷子,都要被敲腦袋。
更何況,以師父的輩分,天下間也沒有多少人受得起他的招待。
可這這青年是誰呢?
心真不在江湖上行走,自然不知夏云墨的名頭,心中有一肚子的疑惑。
將最后一道素菜送上來,刃心和尚笑道:“多年未見,快來嘗嘗老僧做的菜,保證你吃的把舌頭都吞下去。”
夏云墨挑起一塊豆腐送入嘴里,當即就笑道:“你的功夫要是有做菜這樣厲害,十幾年前我就被你給狠揍了。”
刃心大師哈哈大笑,得意道:“武功不過小事耳,只是老僧懶得修煉罷了。對了,你要的東西我給你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