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哥,沒跟你開玩笑。報紙上都說了,今年只是播前11集,后面還有幾集呢。況且看最近的形勢,物價起來的快,前面央臺投資不一定夠。我也沒啥要求,就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蘇布冬說道。
“你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不好嗎?”陳八兩自己知道的,蘇布冬投資電影,現在又要投資電視劇。你不是做游戲的嗎?很有時間做這些雜事嗎?
蘇布冬笑說道:“我也不是錢多了燒的慌,我想的就是要發揚華夏文化,游戲也好,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陳哥你也走過不少地方,好萊塢、東瀛的電影、動漫產業都是很發達的,為什么西方發達國家要推動他們的這些產業?除了賺錢,更多的是因為他們要輸出他們的價值觀。我們同樣不能在這方面落后太多。首先就要我們培養我們自己國民的這種自信。”
“臭小子,就你能說,我一句話你八句頂著。”陳八兩笑罵道。他當然也看過蘇布冬的懷仁堂講課稿,知道他想做什么。
“嘿嘿。”蘇布冬焉能不知八兩是為自己好,但是他總有一種使命感推著自己。這種使命感和時不我待的感覺,每天都在告訴蘇布冬,決不能浪費現在的時間。
“行了,年后就要去寶島,你也準備準備正事,別一天到晚瞎胡鬧,央臺那面我問問。”陳八兩叮囑道。
“我曉得,我就知道八兩最可靠。”蘇布冬嬉皮笑臉說道。
掛了電話,蘇布冬來到游戲制作組。不管怎么說,這里是他安身立命之本,不容有失。按他的想法,《龍珠》的類型應該類似于《成龍之龍》和《三眼神童》那樣的闖關動作游戲。如何讓玩家覺得好玩,如何還原畫作的原場面是最大的問題。
蘇布冬這次并沒有抄襲的念頭,而是想憑借自己對游戲的理解去作出一款真正帶有自己印記的游戲。
現在,游戲制作這塊已經分為了兩個組。一個組是負責《龍珠》,另外一個是負責《藍龍》。兩款人物原畫都是由鳥山明負責設計的,但是蘇布冬也還是從央美院找了幾個愿意試一下游戲美工的畫家來進行背景、人物上美工上的設計——這是為將來做打算。至于配樂則早早請了央音院的大牛進行編曲創作——《龍珠》偏東方,《藍龍》偏西方。
《龍珠》因為立項早,游戲制作已經開始。蘇布冬要求每個制作組成員都要看過《龍珠》漫畫連載至今的劇情。然后每一關的BOSS都要選取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烏龍、克林、樂平、牛魔王、龜仙人、藍將軍、桃白白。每一關結束都會向小悟空兜售道具——回血、復活、強化金箍棒以及獲得一顆龍珠。如果玩家從第一關開始收集龍珠,那么在第七關結束后悟空會獲得一個BUFF,能夠以無敵姿勢直接見到最后的BOSS——桃白白。
因為原作的妙趣橫生,加上對西游記傳統人物的改編,所以每名制作組成員都樂在其中。
不過游戲開發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首先是小兵的模板。按照蘇布冬的設想,每關雜兵應該有不同的模樣和攻擊行動。但是在測試后發現僅僅是讓雜兵變模樣會讓整個游戲容量增加50%以上。第二個就是人物攻擊判定。按照蘇布冬原本的想法,作為開發過惡魔城后的小組,應該對于攻擊動作已經是駕輕就熟了。但是龍珠的雜兵不是一碰就倒的怪物,而是有血量設定的,這樣就要求攻擊動作后的打擊感必須像模像樣。市面上根本沒有太多現成的游戲供開發組人員借鑒,所以攻擊動作的判定也同樣是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點。
不過對于蘇布冬來說,時間上是夠用的,所以他不介意制作小組用試錯的方式來尋找最優解。
至于《藍龍》,蘇布冬已經自己著手動筆寫故事,按照他的估計,想把原來一部的劇情撐起三部曲來,就需要他把原作的世界觀進行擴大。對于過許多經典玄幻和玩過經典游戲的他來說,這只是時間的問題。用晚上業余時間,用兩周時間,他加班寫完了第一部大概7萬字的劇情,并對后兩部的劇情做了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