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布冬本來不想說話,劉建設覺得風向不對,知道這位可是在懷仁堂講過華夏文化的,于是起身介紹道:“這是戰龍的創始人,曾經給首長們講過課。雖然他沒有準備發言,但是我相信他有不同的看法。”說完他給蘇布冬使了一個眼色。畢竟全場都是講華夏哪里哪里不好,也不知道是誰審的發言稿,這要是傳出去,要在社會上引起多大的震動!更嚴重一點,京城大學的主要領導還會負一定責任。
蘇布冬無奈,只好停下腳步,要了一只話筒,然后說道:“剛才幾個教授講的都是從某一個現實出發,引申出一個偏頗的觀點,所以我不贊同,甚至可以說,都是屁話。”
全場嘩然。因為在如此高端的場合,竟然有人說話如此粗鄙。
“剛才京城大學的周教授說,華夏要是被英牛帝國殖民三百年,我們也會變成發達國家?滑天下之大稽!天竺還被英牛殖民了三百年,至今過的比華夏不知道窮了多少倍!”蘇布冬說道。
“你胡說,我們天竺是南亞民主燈塔!”有天竺的留學生氣的渾身發抖,你華夏有什么可牛的?我們可是自由民主的民主國家!
“真的是這樣嗎?我只拿一個數據來說,49年,天竺鋼鐵產量137噸,華夏只有15.8萬噸,天竺是華夏的8.年,天竺的鋼產量是1200萬噸,華夏粗鋼產量是5220萬噸,華夏是天竺的4.3倍!請問作為民主燈塔且被殖民過三百年的天竺,為什么鋼產量如此不頂用?嗯?”蘇布冬一聲冷笑,開啟了群嘲模式。
那周教授自然不服:“只用一組數據比對有什么用?你為什么不說說我們落后于西方文明的事?”
“我們落后是現實,但是現在落后不等于永遠落后,只能叫做‘暫時’落后,我相信給華夏三十年的發展時間,我們必定能超過大多數西方國家!”蘇布冬說道。
“你癡人說夢呢吧?”在場的大多是外國人,對于蘇布冬這種“狂妄”的話,都覺得蘇布冬是在吹牛。
“華夏人的悲哀,是在近代被西方列強侵略,好不容易有了一個靠革命而建立偉大國家,人民卻陷入了自我懷疑當中。華夏文化有缺點嗎?有,但是跟華夏文化的優點相比,這些缺點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可悲的是,包括周教授在內的一大批國人,將自己本國的文化看做一文不值,將社會環境的暫時局促看成是華夏人的性格罪衍,不從正途去建設,而是妄想用****來否定自己國家的歷史和文化,這是多么悲哀的事!”
“哼!”周教授顯然不贊同蘇布冬的這番話,自然沒有什么好臉色看。
“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國人的養分,華夏擁有浩如煙海的文字文獻經典。先民們在夏商時代發明、創造出完整的文字系統,擁有了在大自然中生存并代代傳承文明的重要力量,‘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是文字發明重要性的傳神寫照。華夏的文字發明,直接鑄造了華夏文化的經典文獻傳統,國史、方志、家譜等重要史料為中華文化的保存與傳承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從甲骨卜辭的‘有典有冊’,到先秦兩漢的‘十三經’,再到唐宋元明清的《通典》《通志》《文獻通考》《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中華文化的精神觀念、社會文明都熔鑄在這些傳世文字文獻中,浩瀚的文獻成為中華文明的標志,讓我們擁有強大的歷史根脈力量……而我想問這一句,除了中華文明,還有哪一家文明延續千年而未斷絕?除了我們華夏,還有誰能小學就讀懂千年前古人文章、文字、詩歌?一部3000年前的《詩經》,許多小學生就能讀,這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我敢問一句在座諸位,除了中華文明,你們哪個國家小學生能做到?”
“好一句‘除了中華文明,還有哪一國文明延續千年而未斷絕’!”劉建設差點擊節贊嘆。
“這就是我們的底氣所在,我們的文字就是我們給予世界的禮物,我們不是黃色文明,我們是延綿千年而不絕的炎黃子孫,更是傳承著華夏文明血脈的繼承人!”蘇布冬朗聲道。
“可笑,那你說說,為什么我們東瀛人的大局觀優于你們華夏人?”那名東瀛教授忍不住加入辯論。
“如果東瀛人真像你說的這么有大局觀、危機意識,為什么會成為戰敗國?怎么就成為米國殖民地了?”,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可今天蘇布冬還真就揭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