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布冬肯定了他們的想法,然后讓他們試試用背景貼圖。
“你們都看過武俠,應該知道“易容術”,就是將不同的“人皮子”貼在臉上,就可以易容成別人的模樣。放在游戲里,其實這就是一個貼圖的概念。而我們把這種貼圖用類似于‘原子-分子’的構造概念來說的話,這是一種‘紋理’,把紋理用坐標的形式嚴絲合縫的放在他們該有的位置上,也就是【0,1】【1,2】這種坐標概念。”蘇布冬又大概說了一下貼圖概念后,說道:“其實我不建議你們一上來就用水墨畫背景,因為現在大家對華夏的這種風格不是很了解和接受,我們的題材雖然取自華夏,但是畫面上要飽滿鮮艷,把文化的內核傳遞給世界玩家。”
有了明確指導,制作組的目標很快定好,那就是沿用街霸的背景風格——只是這次橫版卷軸游戲調用的畫面會更多。
人物上,除了彩蛋的諸葛亮,五虎上將一次性的全出。
跟蘇布冬記憶中的吞食天地動作版不同,這一版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專屬武器。也就是拾取寶箱會有幾率掉落人物武器:關羽:青龍偃月刀、章武劍(蜀主八劍)。
張飛:丈八蛇矛、章武劍(蜀主八劍)。
趙云:龍膽亮銀槍、青釭劍。
黃忠:赤血刀、麒麟弓。
馬超:龍騎槍、虎頭湛金槍。
開發組不少人都是從小聽袁闊成《三國演義》長大的,不少人擔憂問道:“老大,歷史上赤壁之戰的時候,劉玄德身邊可就趙云和張飛啊。”
這戰龍動作版的三國志,同樣選擇從博望坡之戰開始,到長坂坡之戰、赤壁反攻,到最后華容道堵截到了曹操,最后由玩家選擇捉放曹,達成曹魏一統、三分天下或蜀漢復興的結局。
“什么是演義?演義就是戲說。蜀漢能選的人物就這幾個,你總不能讓魏延、姜維穿越到赤壁之戰前加入蜀漢吧?”蘇布冬嘴硬道。他知道游戲在歷史上細節推敲有些不合理。
“但是黃忠也是長沙之戰后才加入的……”有人抗議道。你都敢讓黃忠穿越一回了,魏延咋就不行了?
蘇布冬:“……”
“魏延是五虎上將嗎?他名聲很好嗎?”蘇布冬才不要加魏延那個光頭小胖子。他就是喜歡趙云馬超磕cp。
敵方boss方面,除了呂布被拉出來鞭尸,夏侯惇、許褚玩家還算熟悉,夏侯杰、淳于導和晏明這三貨就算白給了。
每三關還會有送分數小游戲,達成超過最高分的成就后,還能獎命。
記憶中,吃包子的小游戲是蘇布冬最喜歡的那一種,只不過街機廳的老板因為孩子們都在狂搖搖桿,把這游戲都當成了搖桿殺手,用小紙條寫明不讓他們玩這一關。當年,為了玩這款游戲,小朋友們把午餐錢攢著,就為跟小伙伴玩一局這個游戲。在眾多游戲當中,寫著漢字姓的“張”“楊”“趙”能讓他們找到一種親切感,關張趙馬魏更是難得熟悉的人物,操縱熟悉的人物進行游戲,是那時候華夏男孩子能玩到為數不多的有自己本民族共同文化記憶的游戲。
所以,蘇布冬打定主意制作動作版的三國志,既是為了向童年回憶致敬,也是貫徹自己文化輸出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