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暗中點頭,知道這點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蘇布冬卻不察。
老人道:“不錯,圣人說要成為全才太難,有點智謀,知識淵博不夠;知識清高,廉潔,清心寡欲不夠;有德操,智慧修養也不足;有勇有謀還不夠,還要有藝術的境界,高尚的人格,這才能成為一個全人,而且‘不忘平生之言’。”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蘇布冬突然說道。
“這八個字倒是精辟。”老者說道:“華嚴宗四祖澄觀在《華嚴經疏》解釋中:‘初心為始,正覺為終。’,《大方等大集經》也講菩薩‘心始心終’,所謂‘心始’即初發心。從最初的發心到最終的成佛,此心是不變的,所以《華嚴經》主張初發心即成正覺。你的這個不忘初心,與孔圣人所提‘久不忘平生之言’有許多相似之處,倒是妙語偶得,難得難得。”老者搖頭晃腦說道。
“看歷史可以看懂現代,如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所以現代同樣可以見證歷史。現在許多人張口便說米國如何如何好,華夏如何如何壞,何其荒謬!外國人難道就不是人了,就沒有七情六欲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是人,感情思想都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比如你跟外國人說‘道德’,外國人聽不懂華夏的‘道德’為何物,但是你要跟他們說‘價值’,他們就會恍然。所以中外只有語境不同,絕無感情思想不同。”
蘇布冬聽得這一番話,發覺老者隱隱有規勸教導自己之意,于是時不時插上兩句后世見解,竟與老者觀點有異同之處。這可搔到老者癢處,竟是對蘇布冬越聊越多。
“不怕跟你透個底,”老者聲音突然嚴肅起來:“原本蕭老二請我出山,是想讓我來監獄中指點你一二,他說時間緊,可我是不愿意來的,寧愿在家里等一把殘軀老去也不愿教一個只會打架,卻文墨不通的家伙,還好我的擔心是多余的,你根本就是最聰明的那個。現在就算你反對,我也要把一些平生所學跟你說上一些了。”
一個愿意教,一個愿意學,不知外面時間過了多久,小黑屋的房門打開,兩人隨即住口不談。
“杰克蘇,你可以出來了。”一個白人警察走進來,語氣不善的看著蘇布冬。
蘇布冬問道:“隔壁的老人怎么辦?他年級可大了。”
“什么老人不老人,他還要再關一段時間!”獄警有些不耐煩說道。
“他要是再被關里面,我也不想出去了。”蘇布冬察言觀色,發現這獄警神色有些緊張,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
“那你繼續關著吧。”獄警沒好氣的將門一摔,又把蘇布冬關在了小黑屋里面。
“你是不是傻?能早點出去多好?”這里隔音不好,剛才老人把蘇布冬和獄警的對話都聽見了。其實他嘴上如此說,但心中還是有感動在。
只是心中的感動說到嘴上,卻變了另外的語言。
“你在這里面,我在外面,我不得勁。”雖然兩人因為討論忘了時間,但是這小黑屋陰冷潮濕,人待久了肯定會待出毛病。
“好。”老人不再堅持什么:“我們剛才說到了顏淵問仁,圣人回答:‘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段話你怎么看?”
“孔子回答弟子,什么是仁,而克己復禮就叫做仁。”蘇布冬照字面解釋道。
老人笑道:“你這叫望文生義,過去佛學禪宗有個說法,叫做‘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只照文字去理解佛的思想,那么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都要說一句‘我冤枉啊,我并不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我們要通過語言的內涵來找出思想、道理的真諦。‘仁’是孔圣人的思想中心,歷代以來結識很多,特別是宋理學家,就愛講這個‘仁’,但是宋理學家嘴中的仁,跟孔子的原義差的遠了,他們左邊偷了佛家,右邊偷了老莊的,融會了一下邊據為己有。”
蘇布冬這才知道,融梗這種事,不光現代會有,就連古代都不能免俗。
“所以宋人解讀孔子思想,是大有問題的。”老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