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你以為龍頭是怎么失蹤的?他們又是靠什么去尋找玉璽的?”
“等等,也就是說這四尊佛像并非唯一的?”蘇布冬似乎抓住了一個問題的關鍵,但是卻還是想不太明白為何如此。
“當年建文出海,有傳言說是尋找玉璽,重聚國運。歷經磨難,終于在南洋找到玉璽。不料禍福相依,突然染病身亡。恰巧鄭三寶經過南洋,當地人為求榮華出賣建文帝殘部。那些殘部為玉璽不被鄭三寶和朱棣所奪,將玉璽藏匿于南洋某地,然后每人帶走一部分藏寶圖,這樣即便某個人被捕,也不會泄露寶圖地點。是以只有將這些分散的藏寶圖放在一起,才能知曉玉璽的藏匿地方。
“幾十年前出現的寶圖,乃是真品。東瀛人借此找到玉璽。不料時局艱辛,飛龍號運回玉璽和一批華夏貴重文物后,被要求至中途島參戰。即便有玉璽加持,飛龍號亦抵不過船毀命運。再往后,玉璽便失去蹤影。”
“那這四尊佛造像又是從何而來?”蘇布冬就奇怪了,既然東瀛人都找到玉璽了,那么這四尊佛像里面的藏寶圖又為何能被確定是玉璽寶圖?
“飛龍雖沉,但是當時部分傷員和人員被轉移到嵐艦和野分艦上。當時他們害怕米軍追擊,就效仿建文舊事,在回國途中,將玉璽偷偷藏匿于某地,將地圖一分為四,藏于他們搜刮來的華夏佛像中。當時蘇降龍藏于嵐艦之上,本想執行另外一項任務。機緣巧合下得知此消息,于是在一番詢問然后找準機會,他擊殺其中一人,傳訊于洪門,然后又返回東瀛尋找余下三座佛像下落,但終至身死,。世事變遷,剩余三人得知同伴身死,竟然潛藏回華夏,被華夏人俘虜后,他們身上所帶佛像也就重新流落至民間……”
來龍去脈,解釋清楚。
“我們回到宛平城又是為何?”
“自然是找線索。”金無箴說道。
“我們現在不是有地圖了嗎?宛平城會有什么線索?”蘇布冬一時之間沒有理清邏輯。
“這是我的推斷,當年東瀛鬼子駐扎在此一段時間,這四尊佛像我小時候在興隆寺見過,我懷疑這四尊佛像就是當年建文舊部所造。所以鬼子才會把地圖藏在這四尊佛像中。”
“但是地圖……”
“我知道地圖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但是湊齊地圖,破解不了暗語還是不行。”
“暗語?”
“我看了地圖殘片,他們做了雙重加密,這地圖一分為四只是第一重加密。他們還用暗語做了第二重加密。”
“鬼子倒是心細。”蘇布冬嗤笑道。
陳玄策瞥了他一眼,那表情似乎在說你莫不是在罵自己。
蘇布冬白了他一眼,老子是華夏人,才不是什么東瀛鬼子!
三人來到興隆寺。這里荒廢許久。推門進去,蛛網遍地,已無香火。
“民國后,這里就日漸破敗了,寺里許多物件都被還俗僧人帶走。”老太太唏噓不已。
“我們來到這里,又該如何找線索?”蘇布冬總覺得自己是無頭蒼蠅,被人牽著走。
“看他的。”金無箴指了指陳玄策。
陳玄策拿出龜殼,放入三枚乾隆通寶,搖了幾下,得出“地水師”卦。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我們要科學!”蘇布冬無語道,雖然目睹幾次風水和占卜,但蘇布冬還是覺得這玩意不靠譜。
陳玄策指了指十八羅漢像其中的降龍羅漢,“去那看看有沒有東西。”
蘇布冬無奈,自己是三人中年富力強的,只好撥開灰塵,到佛像后面看了看。“沒有啊。”蘇布冬無語道。
“你再摸摸看有沒有什么機關。”金無箴不滿道。
蘇布冬在底座上摸了幾下,沒有摸到任何東西。
他在降龍羅漢上摸了個遍,發現胳膊是活動的機關,他往前使勁一用力,聽得咔嚓一聲。
寺廟內頓時一震。有什么地方開啟。
三個人仔細在大殿內尋找起來,發現在正中佛像的后面,露出一個地窟臺階。
“下去?”
“不怕沒氧氣?”蘇布冬看過不少小說,知道這種地窖最是缺氧。
陳玄策拿出一個蠟燭,然后點燃往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