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蠟燭未滅。
他說道:“底下跟外面是通的。”
說完將蠟燭交給金無箴,讓蘇布冬扶著自己下去。
下去不多時,三個人來到一處刻壁前。
只見刻壁上寫道:“朕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失馭皇叔,天下紛紜,大亂之秋,集眾用武,而失天下。朕奔于南洋,思切還鄉,為僧草野之間。道衍見我,我亦見道衍。我問道衍“先拜佛還是先拜朕?”道衍答我:“爾與佛皆不拜。”
道衍?蘇布冬疑惑的看向陳玄策。
“道衍是姚廣孝。”金無箴看出蘇布冬的疑惑。
“姚廣孝!”這個名字蘇布冬可太熟悉了,這人就是朱棣的主要謀士,素有黑衣宰相稱呼。如果這碑文是建文所刻,那么為何姚廣孝見了他卻不檢舉他?
“這一段歷史上沒有記載。”陳玄策也很疑惑,這宛平離朱棣的紫禁城可太近了。建文帝當年從南洋回來,為何會隱居在這?而姚廣孝又是如何發現他的?而這兩人的這一段對話中似乎姚廣孝并
“這里還有一塊碑文!”
蘇布冬接著昏暗光線,又發現一塊碑文。
金無箴念了起來:“朕問道衍:‘你可會進地獄?’‘僧第一個進!“朕不解,“爾等竊位得道,如何進地獄?道衍答曰‘我不下地獄,誰度化你?’這塊碑文更口語化了些。
“還有!”幾個人發現越來越多的碑文。
“有夢難圓,塵世著魔迷木性;無風易醒,洞泉悟道靜凡心。”
“家從京畿而來,回首五岳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帝似堯舜以后,伉懷秦皇漢武,如我王孫曠古今。”
“僧為帝,帝亦為僧,一再傳,衣缽相授,留偈而化;叔負侄,侄不負叔,三百載,江山依舊,到老皆空。”
…………
這些碑文大多是建文口吻。但是顯然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似乎這里是他專門打坐參悟的地方,每一塊碑文都是他的一段悟道歷程,從壯志不已到遁入空門,也不知在這里過了多少年了。
只是他們最關心的玉璽下落,在這碑文中沒有答案。
“你們來看這里。”陳玄策發現一處奇怪所在。
金無箴和蘇布冬過去,發現是一處燭臺,燭臺上有四處小坑。似乎是底座,大小和那四座佛像相仿。
陳玄策拿出佛像,一一放在底座上。
但等了一會,卻無反應。
“是不是你多心了?”金無箴問道。
“應該不會。”陳玄策想了一下,“也許可以換個思路。”
“我的意思是我的腦洞很大,你等我一下,我馬上可以算出來。”蘇布冬說道。
“四尊佛像,擺法有24種。”蘇布冬利用階乘算出來。
“沒錯。”陳玄策認可這個算法。
“你們倆先擺著,我去其他地方找找看。”金無箴覺得這像是無稽之談。
蘇布冬和陳玄策兩個人開始試笨辦法。他們把四尊佛像編號分成1,2,3,4。按照1234,1243,1324,1342,1423,1432……這樣的順序這樣進行排列。
終于到2413這個數字的時候,只聽到“砰”的一聲輕響。
“這是……”金無箴臉色一變。
“玉璽的下落!”蘇布冬和陳玄策兩人亦是被眼前內容驚呆,不由感嘆東瀛鬼子來!
原來,當年飛龍號上面的玉璽并未被帶走,而是又被藏回了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