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刑未央帶來的一個消息,讓戰爭有了新的變數。
“漢軍來了。”
刑未央看著二王道:“句林王和溫偶駼王都派人來報,說漢軍數萬人分兩路出塞,蒲類海的游騎則看到數萬騎聚集在那。”
這便是最近的情報,至于韓增攻天山以北右谷蠡王庭,趙充國派任弘智取交河并欲借道焉耆馳援烏孫的事,他們尚不知曉。
蒲類海是右賢王屠耆堂的王庭,眾人都看向他,屠耆堂卻大笑起來。
“我帳下有位來自漢地的吳先生,同我講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我料就漢軍出塞后必像二十年前那樣,進攻蒲類海,遂早早將部眾北遷到金山(阿爾泰山)去了,漢軍撲了個空,想必十分懊惱。”
對匈奴人來說,只要部眾牲畜不失,蒲類海漢軍要占就占,反正也無法久待,到了冬天整個草原都是大雪,他們還是得灰溜溜回塞內去。
就算漢人氣不過,一把火將秋日的蒲類草原燒了,明年大雨澆下,春風拂過,草原會長得比今年還要好,屠耆堂還得謝謝他們!
雖然漢軍出塞,但右部諸王言談之間,皆神情輕松,和漢人打了這么多年仗,對彼輩常以騎兵出塞一兩千里,襲己方部眾的戰術早已十分熟悉。丁壯控弦之士跟著右賢王、刑未央西征,老弱婦孺牲畜自然要提前北遷安頓好,都不怎么擔心。
倒是先賢撣心中一驚,但算了算蒲類海到日逐王庭的距離,便又安心了。
“中間還隔著車師、焉耆,漢軍想襲我部眾,也不容易。”
同時先賢撣又念叨起一個人來:“多虧了醍醐阿達為右部使者,騙得西羌反漢,讓胡得以在春天時進攻烏孫,奪取車延、惡師之地。”
還得感謝死得正是時候的漢朝皇帝,導致漢軍現在才出塞。
只可惜西羌被漢軍平定后,先賢撣就再也沒聽說過醍醐阿達的消息了。
如今,滅亡烏孫,對大單于、右賢王、先賢撣都有利,三方遂達成一致:
“不必搭理漢軍,八萬騎繼續向南,向熱海進發!一舉擊滅烏孫!”
……
而與此同時,熱海之畔的烏孫冬牧場中,烏孫國的翕侯、大將們齊齊朝連吃敗仗后憂心忡忡,終日沉溺于杯中美酒澆愁的肥王翁歸靡請命:
“烏孫已失去伊列谷地,失去七河夷播海,熱海不能再失,還請昆彌交出漢公主,以使匈奴退兵!”
……
PS:后面情節要捋捋,今天只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