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門炮瞄著近在咫尺的四個羅馬方陣,隨著火繩燃燒,再度爆發轟然巨響!
但這次飛出的卻不是圓形鐵彈,而是數十顆小鉛子!
在火藥爆炸的力量驅動下,它們飛出了炮管,在數十步的錐形范圍之內散布大量的致命的小型彈丸,飛速打向迎面而來的密集方陣!
那些剛跑出方陣準備擲矛的士兵首當其中,每個人都被數顆鉛彈打在身上,一時間血花四濺,有的人身體甚至直接洞穿,開了一個個血窟窿。
接下來是聽到巨響后匆忙豎起盾牌的方陣,仿佛一千個,不,是一萬個羅德島或巴利阿里投石兵齊齊拋出石子!又像是下了一場金屬的暴雨。
四個羅馬百人隊的方陣皆不能幸免,原本能抵御弩矢的大盾,卻被打得滿是瘡孔,躲在后面的士兵遭滾燙的鉛彈入體,他們的鎖子甲也無法抵御這力量。
一瞬間,四個方陣好似是被巨力齊齊撂倒,接著是哭天喊地的慘叫和呻吟聲。
時代,真的變了,曾經無敵的羅馬方陣,現在有了專克他們的天敵。
這一幕讓戰場上的羅馬人、托勒密軍隊震撼,城墻上觀戰的埃及女王目瞪口呆,原本還覺得這東西不過是加強版的弩砲,起不了大用,著實是小看了它們。
只顧得上震驚的人們甚至未能注意到,其中一門炮炸了膛,濺射的鉛子傷到了自己人,五名神機營炮兵重傷,幾個靠的近的弩兵也掛了彩。
但這一輪霰彈齊射幾乎改變了戰局,羅馬人用來突擊炮兵陣地的四個百人隊損失慘重,傷者多死者少,生還者拖拽著同伴開始撤退,漢軍弩兵窮追不止。
而中央的兩個大隊,遲遲等不來友軍的包抄,幾次輪換后有些力竭。
左翼的龐培則靠著在埃及待了七年的舊部,用與第十軍團一模一樣戰術,頂住了他們的沖擊。
倒是右翼,羅馬人的三個大隊終于擊敗了本就士氣低落的托勒密軍,希臘人和埃及人終究是扶不起,留下一地被羅馬短劍斬下的殘肢斷臂向亞歷山大城潰退,不顧城頭觀戰的女王呵斥。
盡管擊退了托勒密軍,但面對漢軍的炮兵陣地,羅馬人這次不敢貿然沖擊了——其實下一次發射,起碼得涼上一刻鐘。
右翼的羅馬人遠離炮兵與弩兵,開始轉向,平行移動到中央附近,是要與中路一起夾擊漢軍步兵?
然而并不是,他們只是掩護了友軍的后退,然后便結成龜甲陣,開始朝東方緩緩撤離。
“陳湯與王鳳也勝了。”
任弘看向北面,羅馬人選擇了撤退,卻不單純是因為漢軍的遠程武器與火炮的威懾。而是因為,在距離戰場不遠的海面上,出現了凱撒船隊的風帆,他們也在向東撤離,凱撒帶著兩千人分兵奪取亞歷山大里亞的計劃,顯然也隨著那邊的隆隆炮聲與燃起的大火失敗了。
更讓人愕然的是,凱撒的座艦,甚至還冒著滾滾濃煙!
……
PS:第二章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