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之識大體,能總方略,可見一斑。不過他能排進前十,自然也有當年在郡邸獄中救了劉詢,以及策立之功的原因。
接下來的兩位比較特殊,卻是兩位女子!
“第九:烏孫小昆彌、安平公主瑤光。”
畫上是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卻是瑤光隨夫出征之事,而當年在尚冠里時,瑤光對劉詢夫妻也頗有照顧,長公主順產,母女平安還多虧了她,加上她數次參與戰爭,高昌壁之役,大宛之戰,頗有功勞,劉詢便也將現在已是“外諸侯”的她算入功臣之中。
“第八:楚國公主解憂。”
畫的是解憂公主歸漢圖,大漢能在西域、北庭設立都護,最終擊敗匈奴,解憂公主在烏孫出力甚多,作為宗室前輩,位等諸侯王的楚國公主,自當入選功臣之列。
既然是皇帝親選,也沒人敢有意見。
功臣名額大半已去,劉詢目光看向了下一幅畫。
“第七:前將軍、領尚書事龍額安侯韓增。”
此人其實沒太大功績,可誰讓他是策立大功臣之一呢?好歹也與趙充國一起打過天山之戰,倒霍時也站對了隊。
沒錯,畫上的,正是韓增背刺霍氏兄弟的名場面。
劉詢邁步走向下一位,不由嗟嘆了一聲。
畫上,是在慘烈的駝城戰場中,渾身是血卻依然擂鼓不絕,為士卒鼓勁的將軍。
“第六:后將軍、燕然將軍義陽桓侯傅介子。”
傅介子是今代為大漢開拓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任都護,從斬樓蘭王首歸,赤谷城之役開始,到陣于燕然,阻單于三日三夜,使不得遁逃,最終力竭而亡,忠義殉國為止,其風烈尤存。
正因如此,所以劉詢才將死時只是“后將軍”的傅介子,調到了“前將軍”韓增前,在不違背排名大原則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一些“春秋筆法”的。
下一個人,更是讓劉詢重新整理了衣冠,肅然起敬。
“第六:左將軍、太子太傅、忠節正侯蘇武!”
畫的正是蘇武持節圖,蘇公乃是大漢道德楷模,又在典屬國操持多年,推動了北庭都護的建立,他立有策立之功,更在霍氏之亂時,第一個站出來斥責諸霍,其氣節千古留存!不必多言。
但下一個,就有些微妙了。
“第四: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富平敬侯張安世。”
劉詢的神情有些玩味的意思,張安世排這位置,還是托了他兄長張賀的福——劉詢心里,是將張賀當成”父親“的,愛屋及烏,給了張家太過照顧,不過張安世確實有很多“功勞”,諸如廢劉賀,策立,他都是僅此于霍光的參與者,不過……
“能躺到功臣第四,真不愧是富平侯。”
這下,就只剩下前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