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此時身為韓軍特戰連連長的李志勛對此時代日本的整個軍力國力心存畏懼,然而之前的連戰連勝,而且幾乎是三個子彈殺傷兩個敵人,超高效率零傷亡的神劇式針對十九師團小隊甚至中隊的連戰連勝,幾乎沒有一個人戰死,僅僅是兩個人連輕傷都算不上的在擲彈筒細小破片下擦破一點兒手皮就擊斃足足累計四百多人,極大的改變了李志勛等人此時對于戰爭完全不同的態度。
在另一個時代的半島戰場上,僅僅是初戰全連就有十余人傷亡,這讓很多哪怕經受過心理訓練的士兵們也都有了厭戰心理。此時此刻,很多人都相信自己能夠如同那些傳說中的近代中國網文作者一樣可以輕而易舉的在這個時代開辟出一片偉業。當然,李志勛還是冷靜的,面對大隊級別的對手,沒有讓全連與之硬碰。畢竟這個時代的飛機雖然十分落后,全連攜帶的防空武器卻是極為稀少的。哪怕是一百架古董飛機也可能讓全連遭受到完全不必要的損失。崔民俊那個軍迷其實并不了解這個時代的很多細節,仍然想當然的夜這樣認為。
就這樣,整個特戰連開始向著東邊比較人煙稀少的方向,又比較偏僻的蓋馬高原打算從那里橫渡鴨綠江進入中國境內。畢竟毫無根據地開辟經驗的整個連隊并不信任這個時代的“本民族”尤其是實地見過這個時代的百姓后,很多人都覺得他們與來自21世紀的自己根本就是兩種意義上的生物了。
然而李志勛還是低估了之前自己的行動給整個日本高層帶來的震驚和恐慌:不是恐慌于這個時代的朝鮮有零星抵抗勢力,而是恐慌于這個時代有戰斗力這么強大的抵抗勢力。因此不僅是第十九師團或二十師團,早在之前整個關東軍第二師團就全面行動起來展開了拉網式的圍剿,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整個圍剿的隊伍也盡量使用有線通信與更為傳統的一些通信方式。
就在企圖渡過蓋馬高原一座剛剛解凍不久的水庫的時候,李志勛所在的特戰連隊突然遇到了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的至少兩個加強中隊至少近四百人左右的日軍。一開始的時候,因為之前的經驗,李志勛并沒有把這個規模的對手放在眼里,哪怕白天也是如此。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高空中似乎還是有飛機趕了過來,雖然這個時代的日本人還沒有有效的解決飛機發動機對電臺的干擾問題,卻似乎十分精明的以拽光彈從千米左右的高度接連不斷的展開了指示涉及。
至少十幾門線膛擲彈筒接連不斷的每分鐘將上百發50毫米炮彈投射過來的時候,百人左右的韓軍特戰連才第一次感覺都了正面對抗同以往的完美伏擊根本就是兩個概念。
“微型巡飛彈手準備!微型巡飛彈手準備!”
當李志勛這樣喊著的時候,卻發現微型巡飛彈手已經在擲彈筒的猛烈轟擊之下身負重上,而且很不走運是上百枚五十毫米榴彈轟擊之下唯一因為炸點太近而負傷的人。那并不算有多么猛烈的火力,威脅其實因為防彈衣的存在也并不算太大的十幾挺輕重機槍的壓制之下,整個連隊內的大多數人都只能敢稍稍的把槍舉過頭頂開始設計。
整個連隊之前也算是上過戰場的人,可是這個時候才發現什么叫做視戰場如靶場,敵人的槍法雖然看起來并不是很好,可是此時此刻卻能壓制著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整個特戰連。
也有極個別人在這種情況下接連不斷的盲目向外開火以壯膽,然而很快就在對方認真而不打折扣的火力壓制之下效率大降,當耗光子彈的時候似乎火力依舊接連不斷的襲來。如果不是全連少數幾個還算靠譜的狙擊手偶爾抓住機會進行那么幾次還算靠譜的還擊,整個連隊說不定立刻就會陷入被動之中。
李志勛此時也突然感覺到了以前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心中即恐懼而又自責:“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我們明明之前的優勢那么大,難道就因為對方是有準備之下的正面交鋒,于是一個擁二十一世紀技術武裝到牙齒,訓練又不知道比對方強了多少的特戰連就要這樣覆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