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此刻之后不久,這一次戰斗似乎就陷入了某種循環之中:毫無疑問,自幼成長在手機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不要說是和二戰時期的日軍或者朝戰中朝軍隊相比,就是同中越戰爭時代的當年老兵相比,也因為心理習慣和價值觀的不同有著數量級的差距,而現代人同那巔峰年代的東亞高效軍隊相比,心理差距又何止百倍?哪怕所謂受過特訓一般的特種部隊都了不能發揮技術優勢的正面沖突的時候,似乎也一下顯露出了那在軍隊中都戒不了手機的現代人“費拉不堪”的本質。
如果李志勛,也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張凡不能從這種局面之下脫困,找回自己勇敢的一面,似乎要永遠陷入戰敗,戰敗之后再抹去之前相關記憶回檔的死循環中。
連續回檔中失去相關記憶的李志勛似乎并沒有察覺到異樣,不知不覺中,這樣重復在一個地點的敗仗已經經歷百萬次,長達幾千年的時間,一切卻都在這里陷入了輪回之中。這數十萬次的交戰中,僅僅是面對三四倍兵力擁有制空權的對手,現代費拉時代的青年們似乎都沒有一次獲勝。
然而,張凡曾經至少兩顆以上大圣道果乃至之前對警兆之心的修煉終究還是在這幻境中讓張凡似乎在一次敗仗之中有些將要覺醒似的。
“這不對。。。這樣的場面怎么突然之間讓人有一種熟悉之感?似乎在哪里見過?。。。自己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經歷!”
不知道是第幾次這樣想的張凡,也就是幻境中的李志勛突然覺醒了起來:“如果這一切都是宿命,為何還要畏懼!我為何還要畏懼!”
想到這里,李志勛沒有在通信器內說任何話,而是勇敢的同對面的日軍展開了對射,力求自己如同對方一樣不再受自己身邊土花的影響,然而自己卻終究無法如同很多小說或影視那樣爆發逆襲。雖然有句話叫“勇氣可以隨時涌現,但裝備和補給不會。然而事實卻是:裝備和補給可以隨時涌現,而勇氣乃至人的性格卻從來少見什么臨場爆發。。。”
就這樣,不知經歷了多少個千年,才終于因為一個十分幸運的因素,身為李志勛的張凡終于以自己的實際表現,帶動了連隊里至少十多個骨干英勇而沉穩發揮,終于創造了奇跡,在十余名骨干殺傷數十人,全連殺傷近百人的情況下,終于讓戰場逆轉起來,整個連隊也終于得到了突圍的機會。。。
考驗似乎在這里還沒有完全結束,最終還是被打散之后的李志勛加入了抗聯,在艱苦的環境下無數次退縮,不過似乎在接連不斷的記憶回檔與那大乘道果的作用之下漸漸的改變了自己似乎那潛意識里如同現代人一般的懦弱性格。又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張凡扮演的李志勛才終究成為了整個白山黑水之間知名的英雄級任務。
當張凡最終覺醒之前的記憶的時候,一大波曾經的恐懼乃至不適如同寒風一樣吹來,然而最終讓張凡感覺到的卻是無比的溫暖。
“懦弱之大乘心劫,雖然我知道我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過關,但終于是走運和僥幸的,我昏迷了多少時間?”從大乘心劫環境之后的張凡向孫梅兒等人詢問道。
“神主已經。。。已經昏迷了兩個甲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