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花費了乾坤盾外五年左右的時間,以如今張凡大乘巔外層次的修為跑遍了整個無垠大陸才湊足了一開始估算所需要的實驗資源,又在乾坤盾之內花費了十年來試制完成這些實驗材料的準備之后,張凡才在乾坤盾之外展開了小心謹慎的“批量測試”。
至于地點選擇在更浪費時間的乾坤盾之外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自己可能戰斗的空間就是乾坤盾之外而不是之內。而且乾坤盾做為超越本位面層次的寶物,在時空方面同外面有什么規律性誤差誰也不好說。
張凡首先利用準備好的重組人造符箓內丹釋放出來的靈力對一定大小的微型黑洞以靈力手段進行各種支撐和加工,但總的方向是能淺就淺,只追求勉強捅開奇點那一剎那的微小幅度時,再用抓門的符箓探測器去探測。當自己試探到一定程度還是沒有什么結果的時候,干脆就讓操控能力比自己實際上更強的超級智能自動靈力輔助系統來操控自己來進行運作。
這樣的試探幾乎在隨后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耗光了張凡之前數年時間內準備的絕大部分材料,讓張凡也感覺到心有余悸了。“科研測試”中的人或“集團”似乎就像一個賭徒,或者走在迷宮中的人,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里。一個賭錯了,可能整個人或“集團”就是滿盤皆輸。不過按照超級智能科研經驗輔助之下的推理,才讓張凡堅信自己的方向是大致靠譜的。。。
就這樣,在接受不了制作符箓探測器的物料代價之后張凡重新回到了乾坤盾內,開始修煉適合自己進行這種“科研任務”的一些獨特功法,最好是通過靈術的手段就能比較粗淺的掌握撐開的黑洞空間內的深淺。。。
幸好如今的張凡精神力已步入大乘巔峰層次,并且依靠超級智能還有著尋常修士難以擁有的一些探索手段,即便這樣,不斷的探索乃至檢驗測試,也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了一套千雷術演化而來的千靈術探測手段。
當然,磨刀不誤砍柴工。這近十年的功夫,也的確讓之后的張凡不再操心符箓探測器之類的原材料問題了。實驗進度也從開始同如同在大海上漫漫航行,絲毫看不到彼岸,到最終經過漫長的航渡似乎終于發現了“彼岸”,那個“彼岸”就是在制作人造和加工黑洞的“手藝”足夠精確之后能夠打通的一個微型通道。另一面似乎噴射出了熾熱的巖漿,這種巖漿以前張凡閑的無事的時候似乎感悟過,成分和密度上十分像無垠大陸地下幾十里以外的巖漿:那帶有特殊魔氣的東西。
隨后,張凡開始小心翼翼的在重復制造類似微型黑洞的時候將指向進行微不可察的調整,雖然失誤也很多,重復制造了很多次微型黑洞,但終究在上下左右移動方面找到了一絲端倪,隨后順藤摸瓜終于找到了那似乎有些熟悉的天空。
有關空間蟲洞的實驗進行到這一步其實不過是距離真正意義上的空間法術剛剛摸到了門一樣,可這仍然讓張凡感覺到了異常的興奮。很快,張凡就嘗試著以獨特的工具還有法術把靈力透過微型黑洞進行遠距離的偵查。通過隨后一年那神秘太陽的變化和位置,大致推測這個微型黑洞之外很可能處于無垠大陸位面上大概半光年有余,約五萬億公里之外的某片神秘大海之上,估算誤差其實有方圓千億里之遙。
對于如今的張凡來說,三年乾坤盾外的時間也并不算漫長。再經過幾年的測試和試探之后,張凡終于能夠讓微型黑洞背面的出口在大致的感悟之下似乎距離無垠大陸的距離縮小到了大概萬億公里到萬億兩千萬公里左右的距離。能夠在不超過一個季度的范圍內有效往返的情況下,張凡才有了實際考察的一絲底氣。因為張凡并不完全能夠保證新天道派在無垠大陸這一帶是安全的,離開的時間不能太久。
大概經過四個月左右的考察,終于讓張凡得到了一個欣慰的結果:這一次被靈力撐開的微型黑洞的另一面就是在無垠大陸位面。這樣一來:自己之前總結出來的很多規律和經驗也都可以用的上了。整個針對空間之道的研究雖然看起來還十分優質,卻在巨大的投入之下終于有了一些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