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情況下,很多過去看起來似乎要花費大量人工的攔路虎被逐步解決了。包括新型的鍛錘乃至鍛錘設計,新的加工制造方法,甚至新的冶煉方法。
很長時間以來,東原國匠人們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除了個別負責的官員,大多數匠人們都沒有獨特的文化,加工與制造更多依靠經驗。這樣的一個結果就是“更信任錘子而不是機械”當進行勞作的人也開始有了富家子弟一般的興趣和知識的時候,很多情況都開始有些改變了。
當然,即便如此,第一次制造出來的鋼瓶弩車也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方向操作的時候不穩固,很容易被多人拉歪。而且一些特別的地方漏氣現象嚴重,直接影響了準確度和威力。在測試的時候,少數地方還出現了臨近事故邊緣的一些事情。
在張凡比較寬容的管理之下,更為成熟的第二輛樣品鋼瓶弩車很快就被試制了出來。通過最大限度的想方設法的增加效能。這萬斤弩車在一次投射上千支強弩的時候開始真正能夠做到在并非直接入射的情況下也能打穿很多一分厚的精鋼鋼板。
制作這些弩車的過程中張凡乃至匠人們還很快發現:決定穿透能力的并不僅僅是威力本身。箭頭的硬度和品質也十分重要,如果是一個有著傳統匠人意識的人,或許會想方設法動員更多的人手來精益求精,可是對于很多并不怎樣勤勞還有一定地位的學徒匠人們來說,想方設法制造更節省的辦法就成為了很多人新的方向。
很快,專門的箭頭鍛壓工具也開始出現了。雖然在成批的加工箭頭時候仍然要花費不小的功夫,不過相比過去制造那些特別精良的箭頭,乃至包括毒蠱容孔空間的箭頭就容易了很多。還有很多天才學徒在制造這些弩車的過程中領悟到了很多與眾不同的東西。
“尊主,你看,這些測試數字似乎。。。似乎有什么獨特的內在規律于其中。他們之間的關系好像是某種連續相乘的關系。。。”
張凡當然也早注意到了一些細節上的規律:“應該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