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時候人們發現就算用完善的雙向轉輪還有齒輪來操作這鋼瓶氣弩還是是有些笨拙了,不是專門挑選體力突出乃至眼疾手快的人還是根本無法和那些比較突出的優秀弩兵老兵相提并論。不過并不算愚笨的張凡很快就想到了另外一種方式:能不能也用鋼瓶氣體動力來完成一些基本操作呢?人員只負責在整個轉向制動中的控制即可?當然也有人提出了其他角度的一些辦法:比如利用特殊的重物,如同配種投石機那樣,利用重力能量來加速轉向。
一開始試制新鋼瓶氣弩轉向裝置的時候也有很多問題,不過隨著后來的不斷嘗試和改進,似乎終于可以讓一群還稱不上是操作太熟練的人在有效的操作實踐中一些十分經驗豐富的弩兵老兵們在比試之中各有優劣。尤其是對抗一些接近到很近距離的明顯還占上風。
對于這種進步,張凡本人當然并不怎樣顧慮,畢竟對于如今的自己來說已經可以在三里左右的距離上對付大面積的對手和目標了。在兩三里左右的距離上,即便重箭如同飛蝗一般密集,對于如今的自己來說也根本沒有多大危險。除非那密集的重箭當中都有那種獨特的遠蠻箭蠱。但同其他蠱蟲不同,遠蠻箭蠱的繁殖性能很差,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獨一無二。某些人要是想用那個方法來對付自己,應該也沒有什么效力。
當然即便如此,即便經過自己引領下的一系列突破,張凡對于這些從勇氣上來說同自己在中州所遇到的那種陣仗中的大軍完全無法相提并論的人們還是沒有多少信心。
以己度人,應該說假若是一兩個或者幾個類似自己這種二流身手的江湖人,僅僅是披甲持盾而沒有自己水準的遠程法術,對付十萬或者數萬真正精良的優秀重型氣弩手還是十分危險的。可要是幾名一流層次的武人,外加十來名二流高手,更多三流高手組成的高手團隊。數萬到十萬優秀精良氣弩弩兵們的力量也很明顯有些不夠看了。當年的東原國能夠對西山江湖界形成壓力,除了百萬規模級別的大軍,還加上很多毒物手段才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這點兒。只靠“凈箭”那對于一些真正意義上的高手就根本無法形成多少威脅。
張凡在很大程度上也為此發愁。特別是在自己同某些勢力對抗的過程中,很多毒物乃至蠱物都被自己消滅的七七八八了。而且另外一個顧慮是張凡本身并不擅長此道,很難保證如果玩這套的話不會給自己帶來危險。
因此,此時的張凡在忙碌完有關鋼瓶氣弩的一輪創新**之后也展開了“懸賞令”,征集其能夠提高戰斗力的辦法。張凡當然明白,只有普通人本身能夠掌握的武力至少有能力通過某種獨特的方法同那些江湖人抗衡,或許真正的社會結構改變才有可能出現。
張凡選拔出來的聰明人并不算少,在足夠的壓力和動力之下,也有很多人提出了看起來似乎是那樣會事的一些辦法。
比如有人提出:可以用重物能量或者是鋼瓶氣體的方式推動獨特如同風箱一般的噴筒,讓那噴筒猛烈的把火油噴射到足夠遠的地方。如果有燃燒的火苗點燃火油的情況下就是一種有效的火焰噴射裝置了。
一開始的時候張凡也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只少迫切的解決了“遇到近戰咋辦”這個問題。只是很快就有人從敵對的角度提出另一種可能的隱患:如果對方借助煙霧掩護那應該如何?如果考慮到這些,那似乎“火力”仍然不是很夠?
還有人提出了更多的一些想法:比如,為了最大的增加方便性和靈活性,鋼瓶氣弩可以不那樣大,部署一些能夠靈活方便操作的單發或雙發的一次性弩機,然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很顯然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