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了很多戰斗力方法之后,張凡都覺得多少有些失望,因為這些方法雖然有的確實有可能增加一些戰斗力,可是卻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戰斗力格局。
當然此時的張凡不虧為少有的天才,在連續多日的靜思與冥想之后,突然想到了自己當初在江湖流浪時無意中見過一種與眾不同的藝人零食,似乎叫做爆谷。推想爆谷的原理,是否可以如此?將更為堅固的容具內部裝有部分水一類的液體,然后不斷的加熱;或者某種鋼瓶氣體也可以。若在鍛燒之下炸膛,可以將其中一處做的比較薄弱。在達到某種臨界狀態的情況下只要遭遇到某種外力的打壓,很容易破損爆開,這樣猛烈的氣液就會形成一種更為有效的推動力?
張凡一開始的想法當然是簡陋無比的,而且自己不知道通過怎樣的一些細節才能夠真正將其有效率的真正的利用起來。只不過這些東西真正做為一種懸賞不少的課題的時候還是很快在集思廣益的情況下被攻克了。一名在鐵匠那里學了不少東西,思維也比較靈活的人提出:如果已經承受很高熱壓的鋼瓶容具其中一端突然接觸到諸如冷水或寒液一類比較寒冷的東西,會不會因為突然降低承受能力而破損開來?而且通過獨特的設計,可以射擊成只要一小部分破損,就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降低更大范圍內的強度?
還有的人提出了另外一些不同思路的改進方法:可以按照鋼瓶氣弩的原理設計出一些充氣裝置,并不一定需要熱壓,熱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會降低強度,甚至在這個時候有一些比較突出的天才們還提出了空氣炮的原理。
張凡也不能完全確定哪一些方向是可行的,于是就給了不少“項目組”幾個月之久的時間乃至一定規模的人力物力來探索和試制。
熱瓶足的人很快就遇到了越來越多的麻煩,在幾次事故中累計有十幾人死傷,很大程度上挫傷了人們的情緒。不過鉆研空氣炮的人最終還是依靠著此時平陽新城從東原國那里繼承來的豐富能工巧匠似乎越來越靠譜起來,張凡也多少有一種找對了方向的感覺。
為了在比較快的時間內出成果,張凡在摸清了大致靠譜的方向之后也很快集中自己手中能夠集中起來最優秀的人才物力投入到這個方向,再隨后半年左右時間內,經過多次的測試,新空氣炮的性能也開始在某種程度上趨于穩定。
同最優秀的床弩相比,這種空氣炮在同樣重量的情況下初速提高了五成左右,威力提高了一倍有余,總的來看效能提高了三倍之多。如果考慮到這種東西在制造的相對難度降低程度上乃還勤務性能上都要好不少,真正意義上的效能提高可能在五倍左右。
這樣一來,若是此類兵器真正意義上成規模成軍,帶來數倍戰斗力提高,那以前很多沒有把握的事情也就漸漸的變得有把握了。或許數萬到十萬空氣炮精兵仍然無法在防御中對抗自己所構想的一定規模的江湖人,可是如果調集的兵力和勞動力更多一些呢?如果準備的車馬乃至備用的鋼瓶工具更多一些呢?如果這樣看,戰斗力提高的潛力就不是數倍而是十倍。這樣一來,很多事情就開始看的到曙光而非看不到曙光了。
不僅是張凡本人,很多還算聰明的匠師們也都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以前那種灰暗的情緒也終于在這個時候一掃而空,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前進的方向之后,以前很多人的消極也都漸漸的不見了,戰備的進度也以超過張凡想象的速度發展著。
而且張凡很快發現,這種空氣炮做為投射手段的情況下,投射兵器本身方面的選擇余地就要大不少。很多人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子母箭的構想,這種東西雖然并不能從根本行增加多少投射能力,卻很顯然可以干擾一些高手根本上的判斷,能夠讓人防不勝防。這樣一來,以前的估計中僅僅是防御勝算,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底氣和勝算。不可能贏得的勝利,在張凡帶領的備戰探索之下也漸漸的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