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為表示扎根農村的決心,甚至咬破手指寫下血書;有的到**廣場、烈士紀念碑前宣誓:有的不顧父母反對,從家里偷出戶口簿辦理遷移手續。
但更多城市青年是被強制離家、遷往農村的。
與其在城市的生活相比較,知青們普遍感覺在農村生活很艱苦。
“上山下鄉”的知青當中,大部分是到農村“插隊落戶”,但還有一部分雖然也是務農,過的卻是“生產建設兵團”的準軍事化生活,他們的狀況與“插隊知青”有很大不同。
知青在貧困的農村地區,當然無法繼續接受正常的知識教育,文化生活也幾乎沒有,但他們干農活也很賣力,為建設農村、建設邊疆出大力、流大汗。
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離開了城市,城市里工作的機會當然也就多了,到那個時候,隨便就可以換個工作。
說白了,之所以有上山下鄉這個運動,還是因為人口太多,沒有就業機會,只能讓他們到農村去。
不要以為這就是全部,并不是,這說的只是六八年這一次而已。
從五幾年開始,就有上山下鄉的知青,不過很少,從六六年開始一下子多了起來。
六八年走的只是六六,六七,六八年這三屆,六六年還走了一大批。
從剛開始到結束,一共有六千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老三屆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二姐,其實這也只是一個過渡,先在街道上干著,這樣的話,有什么好位置你也能早點知道不是!”
“呃!”聽到葉麟這么說,二姐愣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這倒也是,那好吧,我去。”
“這就對了嗎?家里人還能害你不成?”老太太說。
“奶奶,這好像有點不對啊?不是說我的嗎?怎么讓二姐去了?”三哥這時候問。
“行了,你不是不去嗎?再說了,你二姐年齡比你大,就算是輪,也是先到她。”
“呃!那好吧。”
二姐工作的事說完了,陳靜這時候看著葉麟問:“你怎么這個時候來了?”
“我在家也沒什么事,想著你這邊應該缺花生瓜子,就送了一些過來。”
“花生瓜子?”聽到花生瓜子,三哥的眼睛亮了一下,連忙看向葉麟拿過來的那個袋子。
“我已經買了。”陳靜指了指她剛才放下的籃子。
“我知道,不是少嗎!”
一個人只有半斤帶殼的花生,還有二兩瓜子。
就算是陳靜家人口多,也沒有多少,再說了,人口多和人口少沒有什么區別,因為是按人頭算的。
就算是有一百口人,不還是一個人就那么多。
“這些都是嗎?”三哥來到葉麟拿過來的那個袋子前問。
“不全是。”葉麟站起來走過去。
把袋子打開,從里面把給陳靜買的衣服拿出來,說道:“剩下的都是了。”
一套衣服能占多大地方,葉麟也真是的。
“給你,我姐她們去買衣服的時候,多買了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