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慌,我馬上就到”
災難期間最害怕出現群體事故,李懷心里有些慌,連忙給公安局打了個電話。
到了地方后,車隊旁邊果然圍了一大幫人,約摸著有四五十個,都是20歲左右的小伙子,還有幾名小姑娘。
不過看樣子不像是鬧事的,一個個嘻嘻哈哈有說有笑。
李懷剛想下車,就被程明峰攔住了,“姐夫,我先去看看。”
“你們干什么的”
“你也是志愿者嗎”
“什么,志愿者”
李懷一聽是志愿者,別忙走下了車。
看到他后,隊伍有些騷動,然而卻沒有一擁而上,反而在一名戴眼鏡年輕人的指揮下,嘩的一下,撐開了一張橫幅杭州李懷粉絲志愿者團隊。
領頭的年輕人走了過來,強忍著激動的表情,“李懷你好,我們是你的粉絲團隊,也是志愿者,有什么我們能做的盡管安排。”
盡管天寒地凍,但某種溫暖的感覺還是在胸中開始蔓延,李懷眼睛有些發酸,“這橫幅真丑,不過,謝謝你們。”
說完,認真的鞠了個躬。
掌聲嘩嘩嘩地響了起來,口哨聲不斷,在場的年輕人們,都感覺心中火熱一片。
不遠處,記者趙依依連忙吩咐攝像師記錄下這一切。
昨晚的新聞反應很好,臺長得知今天李懷仍然有活動后,吩咐她繼續跟蹤采訪。
然而趙依依覺得,最好不要去打擾這些年輕人,只需要認真的記錄這一切。
有了這么多人手,又經過組織協調后,今天籌集的慈善物資,竟然不到一上午就被分發完閉。
“李總,這點兒活不夠干呀”
“就是,我一點兒都不累。”
“咱們還能干點什么”
經過一上午的時間,粉絲們已經熟絡起來,直接叫起了他貼吧上的外號。
盡管天寒地凍,道路結冰,這幫年輕人似乎還是熱力四射。
李懷也是干勁十足,皺著眉頭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有了,我們搞后勤”
他想起了那些冒著嚴寒正在搶修水電的工人,想起了那些踩著冰雪執勤的交警。
人多好辦事,協調購買物資,粉絲志愿者們搭幫打手的在一個個維修點搭起帳篷,支起大鍋熬起了姜湯。
工人們喝著姜湯,覺得從身上到心里都是暖乎乎的,“小伙子們,謝謝你們”
看著這些工人們凍的發青的手,原本只是湊熱鬧的年輕人們,心中似乎也有種東西在萌芽,
“不,你們辛苦了”
眼前的一幕幕被攝像師記錄下來,趙依依終于湊到了李懷旁邊,
“李先生,您有什么想說的嗎”
李懷臉上全是笑容,“我覺得,他們真的很棒。”
“現在有種聲音,總是批評80后無法承擔重擔,我覺得這種聲音永遠不會消失,未來的九零后,零零后,都會被說一代不如一代。”
“但我覺得,人終究是會成長。”
“60年前,一群年輕人改天換地,建設了新華國。這么多年,同樣是一批批年輕人參與了祖國的建設。”
“這片大地從不缺乏苦難,也從不缺乏前赴后繼的年輕人。”
“我對年輕人一直抱有信心,正如我對祖國的未來抱有信心”
電視上,李懷神情有些激動,還在侃侃而談,電視機前,老楊看著已經放涼的飯菜沉默不語。
早晨兒子留下一封信就跑去了當志愿者,電話也不接,讓他氣了個夠嗆。
然而現在,他只擔心兒子冷不冷,有沒有吃飽。
鑰匙開門聲響起,楊旭抱著疲倦的身軀走進了家里,看了一眼父親,“爸,那個,對不起啊”
“行了行了,菜都涼了,我去給你熱熱”
老楊不耐煩的打斷了他,端著菜跑進了廚房。
沒一會兒,就從里面傳來了熱菜聲,同時還伴隨著歡快的男低音,“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
楊旭無聲的一笑,一瞬間,突然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