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謝過中丞。”郭子儀爽朗地笑道。
李嗣業確實感覺遺憾,如果能把郭子儀多留一段時間,他們把關系搞得深厚一些,將來共同面對安史之亂時,合作也能有更多默契。
四日后,郭子儀帶著家仆一名,身邊四名親信出發離開庭州城,李嗣業身著披風站在城門口,從身邊的燕小四手中托盤里接過酒碗遞給郭子儀,又端起另外一碗,舉在手中說道:“請喝了這碗酒,將軍多珍重前程。”
郭子儀也端著酒碗說:“中丞也是。”
兩人同時仰頭將酒水灌入喉中,郭子儀放下酒碗,用手抹了一把髯須說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中丞改日相會。”
他轉身翻身上馬,打著馬鞭跑出幾步,又掉過馬頭來回了一禮,與下屬們并騎消失在風沙滾滾的戈壁之中。
……
李嗣業該安下心來經營北庭了,如今東突厥覆滅,拔悉密和葛邏祿皆歸順大唐,北庭都護府的周邊失去了原有的敵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發展經濟,加強軍隊建設。恰巧今年是每隔三年的戶籍造冊之際,中原多數州府的百姓都逃脫原籍,給造冊帶來了極大困難,也致使租庸調收繳極其混亂。
庭州和西州的情況也是如此,卻有所不同,兩州地廣人稀,除了軍中屯田之外,百姓種植很少,活躍在此的均是流動的商旅和手工業者。
實則上兩州的土地肥沃度是略優于安西的,這里很容易被打造為糧食種植基地,為了將來長遠的打算,他希望能夠讓北庭能夠供應起安西北庭兩地的軍糧貯備。
還有一個是人口,只要有人口的紅利,磧西就能夠長久的堅守下去。兵源如果也能夠自給自足,就算有朝一日安西北庭被切斷與朝廷的聯系變成飛地,也不至于滿城將士盡皆白頭。
還要琢磨一個相對公平的商稅之法,把錢袋子也給充足起來。
他把岑參叫了過來,兩人商量初步應該從何處入手。
岑參捻著胡須琢磨道:“中丞所求者,無非是糧食,人丁,錢財,只是如今北庭三者俱缺,先從哪一方面下手,都難以下口。所以我建議中丞先從耗費最小,收益最大的方面著手。”
“那一方面收益最大?”
“應是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