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波悉林當然記得,這場給這個新興的王朝帶來的巨大麻煩的戰爭是如何打起來的。高仙芝先滅了石國,大肆劫掠都城,引起河中群胡震怒,石國王子向大食求援。并波悉林和齊亞德都意識到這是一個全面占領河中,把親唐勢力完全驅趕至蔥嶺以東的好機會,然后率領軍隊趕往怛羅斯。
他們本以為利用河中粟特人對高仙芝的憤怒情緒,再分化唐軍與同盟之間的矛盾,就能夠輕松擊敗安西軍,成功控制整個河中地區。然而沒想唐軍走馬換將,來了一個叫李嗣業的將軍,這位李大夫的套路他們完全不懂,結果齊亞德連戰連敗,丟掉了河中不說,還讓安西軍侵入到了呼羅珊腹地,把圖斯城的門戶木鹿城攻克了。
如果時間能夠倒流的話,他絕對不會讓齊亞德答應石國王子的要求,也不會主動派呼羅珊軍隊去招惹安西軍,還好這支強悍的敵軍人數較少,除去番國協從軍隊外,真正屬于安西軍編制的也只有兩萬多人而已,僅僅兩萬多人就能裹挾著脅從軍深入他國土縱深如此遠的距離,如果對方有更多人,設想一下那實力該多么恐怖。
并波悉林思來想去,決定派出代表參加李嗣業提出的沙漠驛站會談,但是他對這會談并不重視,自己不但沒有參加,派出的人員也只是兩個小小的地方治安官,沒有絲毫的誠意。他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想借著這種輕視的羞辱,致使李嗣發怒在不利地形下進攻卡沙夫河谷的大食軍。這樣才能抵消安西軍強弓堅甲的優勢,得到打敗安西軍的機會。
李嗣業倒是挺熱忱,他決定派出岑參和段秀實作為談判團隊,雙方在克孜勒庫姆沙漠的驛站中見面,對方作為東道主也只派了兩個人,經過一陣短暫的交涉后,段秀實和岑參才發現,對方派來的人狗屁不通,似乎是在逗他們玩。
岑參憤怒地拂袖而去,段秀實脾氣雖然好,最后也憤憤離去。
李嗣業得知這個消息后,竟出奇地沒有生氣,命人派信使再次給圖斯城的并波悉林傳遞信息,信中說上次雙方談得非常開心,也交流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希望雙方能夠再次談判,交涉出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并波悉林看到李嗣業派人送來的信件,越發摸不著頭腦,心想他派人那樣消遣他,竟然也沒有生氣,還要派人來談,難道是安西軍的戰斗力衰竭,無法再進行一場能取勝的戰役,所以才說這樣的軟話?
他在深思熟慮之后,決定親自率軍前往木鹿城,擊垮唐軍收復國土。
這次出擊他把停職反省的齊亞德帶上了,因為齊亞德與唐軍作戰的經驗豐富,哪怕是失敗的經驗也是經驗,也值得借鑒。
李嗣業得知并波悉林大敵當前的消息后十分高興,并波悉林不愿意談判,原因就是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收復國土,還妄想能把河中從他李嗣業的手上奪回來。不如現在就打醒他,讓他正確認識到自己,才能夠安心地坐到談判桌上來。
由于李嗣業在河中的宣傳到位,成功地把粟特人和唐軍拉到同一個立場上,讓他們意識到,這并不只是一場國與國的交鋒,而且還是拜火教與大食教之間對信仰的爭奪。李嗣業以護教戰爭的名義,得到拜火教徒們的廣泛支持,也獲得了來自河中商旅們源源不斷的支持。許多信仰拜火教的富商巨賈,還有康國和米國的國王組織了后勤補給的輸送隊伍,來往往返于克孜勒庫姆沙漠之間,使得李嗣業沒有補給之憂。
對于前來的大食軍隊,他決定發揚安西軍的作戰優勢,在木鹿城下擺開了陣型,等待著并波悉林飛蛾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