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九日,紫宸殿日常召開朝參,朝堂上多了幾個新面孔。
李隆基可能是感覺對李亨有愧疚,遂允許太子賓客,東宮詹事等三人參與內朝。這樣素來單薄的太子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又增添了許多。
韋見素先是奏報了東征元帥榮王李琬在軍中病重的事情,又匯報了高仙芝在陜郡進軍受挫的消息。
李隆基揉著愁眉搖搖頭,這種壞消息他已經聽夠了。
李亨見狀,連忙給東宮詹事盧徇使了個眼色。盧徇手捧著笏板上前半步說道:“陛下,值此動亂之際,正是朝廷人盡其用的時刻,陛下奪情起復郭子儀,又不拘一格起用李光弼,此二人皆將才。但若想迅速平叛,恢復社稷于清平,非調李嗣業帶兵入關中不可。”
楊國忠一聽,連忙跳出來上前叉手反對:“不可,李嗣業素來居功自傲,執掌三鎮期間霸商路以斂財,用私庫犒賞士兵,使三軍只感其恩德,卻不知皇恩浩蕩。別忘了之前長安的流言,空穴怎么可能會來風?他的心是忠是奸誰能分辨?挾帶十萬隴右西涼兵入關中,其勢誰能制。若他效法東漢董卓,社稷豈不危矣?”
盧徇立刻反駁道:“右相所言甚是可笑,李嗣業執掌隴右不過四載,素來賞罰嚴明不偏不倚,開辟商道不過是為了減輕朝廷負擔。李大夫聽聞安祿山叛亂后,立刻命人將糧草分配至各守捉城,嚴備吐蕃之外積極準備入朝平叛。陛下召李光弼率軍入河東,他立刻調撥赤水軍兩萬五千人為其援助。試問右相,陛下在圣旨中并未言明讓李光弼帶多少兵,李大夫卻給他撥去了河西第一軍七成人馬,這是擁兵自重之人所能為?”
楊國忠詞窮,指著他惱道:“你狡辯……你……”
“別爭了!”李隆基威嚴地揮起袖子說道:“關于召李嗣業率軍入關中一事,延后再議。退朝!”
……
十六王宅太子行宮中,李亨與左相韋見素盤膝對坐在暖閣中手談圍棋。兩名宮婢蹲在銅爐旁,用火筷撥弄爐中的竹炭。
李亨心神恍惚,接連輸了韋見素兩局,等兩人擺子到第三局,韋見素一子斷雙陣,屠了白子一條大龍。他收撿棋子的同時,講棋局也是在講政局:“殿下操之以急了,豈不聞欲速則不達?”
太子心領神會顰眉說道:“可這棋盤之上情勢危機,如何緩緩圖之?”
“今日在朝堂之上,你使盧徇諫言命李嗣業帶兵入朝,不單單是為了平叛,更是為了對付楊國忠。昔日西域商會胡椒案在長安城傳得沸沸揚揚,朝中誰不知楊李二人矛盾加深,陛下豈能不知。他若鐵了心要保楊國忠,勢必會遲遲不準李嗣業帶兵入關中。如今殿下又提前插了一手,圣人他豈能看不出您的意圖?”
李亨面色微微發白,連忙叉手上前求教:“韋相洞若觀火,還請賜教于李亨。”
韋見素放下棋子淡然笑道:“我也不過是旁觀者清而已,如今形勢已經逐漸對殿下有利,您不做什么,比做點什么更有用處。”
李亨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
第二日朝參,太子諸人沒有再提起召李嗣業帶兵入朝的事情,只是探討東都防守事務。如今元帥榮王李琬病重,東征軍就只是高仙芝說了算,李隆基讓中書省給他下旨,讓他帶兵火速馳援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