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下旬以后,叛軍停止了向西的攻勢,安祿山在洛陽謀求稱帝。高仙芝率兵退入了潼關,李隆基連下數道圣旨斥責訓問東征軍慘敗原因,高仙芝連忙上表陳述。
邊令誠因擔心這場慘敗影響到自己的晉升之途,又因與高仙芝的矛盾加劇,遂搶先向長安的皇帝上表,說高仙芝丟棄陜郡退回潼關,將數百里之地拱手讓給叛軍,又盜減給予軍士的糧賜。
真實的情況是東征軍在武牢關慘敗之后,退回陜郡無險可守,軍中糧草又出現短缺,撤回潼關積蓄力量才是明智之舉。
李隆基收到邊令誠的奏報之后勃然大怒,即使有高仙芝的申訴上表在后,也先入為主認為高仙芝大罪,給邊令誠下了敇令,命他到軍中斬殺高仙芝。
十二月二十日下午,潼關地區下起了小雪,紛飛的雪花如同柳絮飄在女墻后站崗士兵的肩頭上。
邊令誠身披斗篷手持敇書,領著刀斧手來到潼關城樓議事廳內,面對坐在玄豹屏風前的高仙芝堆起笑容說道:“高元帥,陛下有敇旨給你。”
高仙芝連忙起身跪地接旨,邊令誠拉開敇旨黃綢,高聲念道:“門下!高仙芝枉負圣恩,先敗于武牢,后棄陜郡數百里,今又貪墨將士糧賜,使軍心渙散。朕往日待你何等恩厚,賜官加爵賞賜萬金,你就是這樣回報朕的?念在你我君臣一場,只降罪你一人,敇書到日,即刻問斬以安軍心。”
邊令誠合上敇書,即對左右下令道:“將高仙芝押至城頭上,斬首!”
高仙芝驚怒地抬起頭來,高聲說道:“我遇敵戰敗而退,死是應該的。今上有天,下有地,說我盜減軍士糧賜,純粹是誣陷!”
邊令誠冷然發笑:“這是陛下的敇書,上面寫的是陛下的意思,你說陛下誣陷了你?左右!推出去斬了!”
李承光等部將進入廳中,見狀連忙向邊令誠跪地求情:“邊監軍!臨陣斬殺大將乃是兵家之大忌,還請監軍上表陛下求情,讓高元帥待罪立功!”
邊令誠哪里肯聽,高抬起下巴傲然坐在帥位上,揮手說道:“高仙芝罪不容赦,豈容爾等求情!推出去斬!”
高仙芝被刀斧手押出議事廳,門外聚集了一堆將校兵士,肩頭鐵甲上落下積雪,跪地求情:“高元帥不可殺,高元帥并未盜減糧賜!”
一時間,整個潼關城墻上所有士兵都拄著長槍跪了下來,高呼元帥冤枉,然而邊令誠不肯聽從,一代名將高仙芝在潼關城頭上殞命。
高仙芝被殺后,邊令誠感覺自己身邊充滿了敵意,心中懼怕被暗害,遂命李承光暫時攝領軍事,連忙向皇帝上表請求調離潼關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