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國跪坐在皇帝的榻前,先把魚朝恩的奏報和觀點輸出:“叛軍向潼關城內發射箭矢聯絡封常清,雖然內容俱是傷感敘舊一類的字詞,但魚朝恩懷疑里面有暗語,不然李嗣業不會這么閑。封常清經過數次慘敗之后,麾下兵力只剩下六七千人。雖然這些兵力不足以固守城垣,但若是里應外合偷偷打開城門潼關則危矣,長安也將拱手讓與他人,還請陛下慎重對待。”
李輔國又和盤托出郭子儀的建議:“郭子儀武斷地認為這是李嗣業的離間之計,應當不予采信,他說如果封常清要反叛的話,在鄴城之下的時候就該跟著反叛了。他還說陛下確實對封常清生疑的話,就請以避嫌的名義將封常清調離潼關改任他職,如此才能不使三軍將士寒心。”
李亨從病榻上支棱起身體,詢問李輔國道:“以你之見,誰的話更可信一些。”
李輔國低頭笑了一聲:“郭子儀這個人對陛下是忠心耿耿的,但就是喜歡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難之際,圣人若采納了他的話,想必封常清必然會對他感恩戴德。整個大唐軍中都是這樣的聯系,上下級相互提攜一團和氣,以恩情以紐帶維系成的小集團比比皆是,損失的卻是陛下的天威。”
李亨的臉瞬間陰沉了下來,冷聲說道:“繼續說。”
“其實封常清是否與叛軍勾結都無關緊要,緊要的是他們都喜歡給自己留后路,前些日子魚朝恩給奴婢寄來的信中說,他把李崇云的尸體吊在了潼關城墻上,說是奉郭子儀的命令。但郭子儀立馬把臉拉了下來,似乎不愿意承受這樣的名聲。還有這次,李嗣業往城墻內射箭聯絡封常清,郭子儀若殺了封常清,就與叛軍李嗣業徹底撕開了臉面,他抱著做好人的心思愿意給封常清機會。所以說這天下的人都有退路,只有陛下和奴婢沒有退路。”
李亨聲調中有堅定也有怒意:“靜忠,你說的沒錯,這大唐社稷若亡,朕無路可退,百官卻皆有退路。立刻傳旨意給郭子儀,封常清勾結叛逆,意圖謀反,命他親自在潼關城頭上監斬封常清,讓他做個惡人又何妨。”
……
皇帝的旨意傳到潼關,霎時間眾將無不驚詫莫名,郭子儀尤為震驚,他在奏疏里已經給皇帝說得明明白白,陣前斬殺大將乃是軍中大忌,但皇帝依然要殺封常清,這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嗎?
念完圣旨的魚朝恩低頭凝視著跪在地上的郭子儀道:“陛下的旨意你也聽到了,要求斬殺封常清。他麾下尚有精兵七八千,為了免生波折,還請郭司空下令將他叫到這里來,宣布圣旨將他擒殺。”
郭子儀沉思道:“此事請容我思慮一二。”
“呵,”魚朝恩笑道:“還有什么可思慮的,難不成郭司空有所忌憚,還是郭司空認為封常清不該殺?”
郭子儀嗅到了這中間潛藏的殺機與詭譎,皇帝的疑心是來自與多方面的,他必須承擔惡名,成為挨罵的那個人,才能夠完全獲得皇帝的信任。
如今為了郭氏子孫,為了大唐社稷,他只能狠狠心去擔當這個劊子手。
“傳我軍令,請封常清到議事廳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