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奔行出三十多里后,天色逐漸黃昏,嚴莊回首望向他們離去的方向,突然開口詢問岑參道:“史思明給你開出的條件不可謂不厚,而留在李嗣業身邊,也只是他的兩大謀士之一,岑夫子難道沒有動心嗎?”
岑參決然地搖搖頭道:“沒有。”
“哦,這是為何。”
“史思明不過喜愛金錢,喜愛權勢而已,卻無胸懷天下之心。他才占據河北,就敢自稱大圣周王,等他將來攻下洛陽之后,必然要提前稱帝自立。他連滿則溢,過則損的道理都不懂,如何能成就大業?”
……
乾元二載七月,李嗣業留燕小四和田珍駐守在陜郡,自己則率大將段秀實,白孝德、趙崇玼和次子李崇豹從吾兒峪進攻上黨郡的壺關縣。
由于河東節度使鄧景山提前得到朝廷的命令,要嚴守上黨和絳州、蒲州,所以及早派昭義軍駐守在壺關、襄垣、潞城等三縣。
李嗣業派次子李崇云為先鋒,親率三百陌刀手從縣城的東南角攻入了城內,昭義軍退守至襄垣,企圖固守等待河東節度使派兵來援。
襄垣此城最早由戰國趙襄子所筑,后三家分晉之時歸入韓國,城池之固在上黨五城中為最堅固,李嗣業將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故意放出一面,使城內唐軍派出信使前往上黨郡治所潞城求援。駐守在潞城的昭義軍大將張光晟率軍馳援。
這時朝廷已經意識到三晉之地的至關重要,又特地將上黨以南同河東節度使區分開來,劃出澤潞節度使,重點保衛黃河北上渡口,命王思禮擔當首任澤潞節度使。
這時的王思禮剛從關中渡過黃河進入蒲州,他尚不知圍繞著上黨,一場關乎天下命運的戰役已經打響。
張光晟率軍馳援襄垣,途徑老爺山一側時,遭到段秀實率領瀚海軍伏擊,全軍大敗而歸。李崇豹早已率飛虎騎沿途進行追擊射殺,八千人等回到潞城時,已經只剩下三百多人。
李嗣業趁機率先攻取潞城,因唐軍寡不敵眾,最終城池被破,張光晟自刎而亡。駐守在襄垣的昭義軍得知河西軍攻克了潞城,感覺生機無望,也終于獻城投降。
河西軍奪取三城之后,上黨郡的其余各縣都望風歸降。
這其中最為苦逼的是王思禮將軍,朝廷任命他為澤路節度使,結果尚未到任,就先把地盤給丟了。這個鍋他直接就得背身上,連甩都甩不掉。
王思禮把守在絳州和蒲州的昭義軍集結起來,揮手對部下們說道:“李嗣業揮軍進攻上黨,上黨一旦陷落,我們就危險了。為了避免被他接連吃掉,我們應當主動集結起來進攻。把他擊敗趕出壺關。”
昭義軍在絳蒲二州集結的兵力有兩萬余人,看上去可堪一戰,但這兩萬人里面握過一年刀槍的人不超過五千,會挽弓射獵的人不超過三千。一旦與精銳的瀚海軍碰上,估計一個照面就會被打垮,更別說號稱天下最強騎兵的飛虎騎了。
部將辛云京向他進言道:“王大夫,昭義軍再也不是以前的昭義軍,經歷與安祿山史思明叛軍多次血戰,能征善戰之士多有犧牲,如今都被強征來的百姓所稀釋。況且李嗣業麾下十萬之眾,連曳落河都不是他的對手。我建議向鄧景山求救,希望他能起太原之兵南下救援。
王思禮想得很好,只要他派人前往太原聯絡鄧景山,使其南下進攻上黨,他則從絳州北上兩路合擊,就算不能消滅李嗣業所部,也能將他們從壺關逐出河東。但他絕對沒有想到,鄧景山此刻也自顧不暇,正率河東軍主力在大同堅守城池,以抵抗史思明麾下的四萬幽燕軍外加三萬雇傭契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