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之后便是驚嚇,他的第一句話便是:“快,快!快把兩封奏疏都送到陛下案頭前。”
李亨得到奏疏之后,也是出了一身冷汗,從病榻上支撐起身體來,慌忙派人去請李輔國和李泌。
李輔國臉色慘白硬著頭皮來到御前,然而傳旨太監卻捧著魚符和官印歸來跪地告罪:“啟稟陛下,李泌已經將官印懸掛于房梁之上,離開長安不知所蹤了。”
李亨睜大雙目茫然地說道:“長源吶,難道局勢已經惡化至此,連你也不愿意為朕效力了嗎?”
李輔國只得收拾心神低聲勸諫皇帝道:“大家莫要太過頹喪,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更何況你是大唐天子,有祖宗之德庇佑,又手握社稷正統,定會逢兇化吉,延續江山基業。”
李亨心塞地連著咳嗽了兩聲,才從案幾上拿起魚朝恩送來的兩封奏疏問道:“魚朝恩說李嗣業麾下河西強兵勢大,僅用一日時間便突破了黃河龍門渡口,郭子儀率領的關中諸多兵馬怕是無從抵擋,要朕提前考慮南遷事宜,以保全朝廷根基。”
“郭子儀卻說龍門渡之失是他一時判斷失誤,雖說折損了神策軍七千多人,但我龍驤朔方大軍主力尚在。李嗣業勞師遠征,三軍已至強弩之末,只要朕御駕親征,率領守衛關中的健兒們與李嗣業展開決戰,定能夠將其擊潰。”
李亨心中猶疑不定,低頭搓著手掌說道:“魚朝恩和郭子儀的奏疏都有其見地,只是朕心中有憂慮,難以決斷。朕不愿意辜負祖宗基業,所以想出一個兩全之策,決定由你帶著太子和上皇離開長安從鳳翔府前往蜀中躲避,朕親率關中士卒與叛賊李嗣業在長安決一死戰。你意下如何?”
李輔國倒吸了一口涼氣,同樣的歷史居然能夠重新上演一遍,距離李隆基出逃僅僅過去四年,老上皇還尚在人世間,大唐王朝便經歷了第二次的風雨波折,他作為李亨的奴仆,也作為他的肱骨內臣,心中對他的命運有更深的認知。世界上沒有比他更倒霉的皇帝,沒有享受到父親開元盛世的果實,卻承擔了天寶危機帶來的惡果,在脫逃蜀中的路上為自己謀得皇位,到手的卻是一個破碎的河山。
他自繼位以來殫精竭慮從未舒服過一天,局勢卻愈發惡劣,李嗣業在他在位期間謀反,并且率領河西軍逼到了家門口,試問這樣誰不會憋屈?
他和皇帝的命運其實已經捆綁在了一起,所以李亨才會問他何去何從。郭子儀的奏疏有些道理,皇帝御駕親征拼一把,雖然對他個人來說有巨大的風險,但對大唐來說卻只是生的機會。就算李亨御駕親征也遭受慘敗失去性命,太子李豫已經撤逃,還可以在江南或蜀中重整旗鼓,至少天下人不會對大唐失去信心。
可他自己呢,他的命運與皇帝綁在一起,一旦與挾太子南逃,沒有了李亨的庇護,他這個昔日權傾朝野的權閹,只會成為地方藩鎮勢力的刀下鬼。
念頭想到這里,李輔國膝蓋一軟跪了下去,臉上帶著忠仆的赤誠之色流淚道:“陛下,萬萬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