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無論成功與否,都要快去快回。”
……
涼州城節度使府邸中,楊志烈剛剛送走了沙洲索氏的家主索通,門外便有衛士跑進來通報:“中丞,敦煌張括求見。”
楊志烈回頭望著屏風上的河西地理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道:“請張先生進來吧。”
張括身披黑狐大氅進入堂來,面朝楊志烈躬身叉手道:“草民張括拜見楊中丞。”
“張居士何必自謙,本將在河西固守幾載,還要多謝你們的支持。”
“中丞說得哪里話,我們是您治下的百姓,自然要積極為中丞排憂解難。”
兩人經過虛言的客套之后,楊志烈邀請張括落座,他坐在屏風前面主動問道:“張居士此來,可是為涼州境內的大軍做說客?”
“非也,我只是要告訴中丞一個大大的好消息。雍王李嗣業親率我朝廷大軍,已經擊敗了吐蕃蘇毗如的二十多萬大軍,不但收復了白亭、交河守捉,還攻入了鄯廓二州,恢復了原隴右節度使的駐防區,也解除了吐蕃軍對河西走廊的威脅,如今整個隴右道也只剩石城堡和湟源縣尚未收復。”
楊志烈輕哼一聲笑道:“張先生來得有些遲了,昨日居家修道的姑臧房家主已經來告知與我,今日清早沙州的索通先生也前來告訴了我這個好消息。”
張括一時間有些尷尬,搓著手笑了笑:“昔日吐蕃進犯時,中丞因為兵力不足,只能龜縮在涼州城中,如今朝廷大軍來到,中丞為何不出城相迎,于公于私這都說不過去吧。
楊志烈笑得很勉強,點點頭說道:“于私是說不過去,但是公嘛。我于乾元初年受皇帝陛下旌節擔任河西節度使,從來不敢忘皇恩。如今長安被攻破,陛下被迫南巡,我所效忠的只有一個朝廷,也只有一個皇帝。李嗣業扶持傀儡以朝廷正統自居,我若歸順了他,豈不是不忠不義?”
“忠義固然需要,但中丞也不能只靠忠義吧。中丞也要為河西父老,也要為天下蒼生多多思慮。如今天下大亂,唐廷式微,連皇帝都南逃去往江東,占據那半壁河山。李嗣業扶持新帝繼位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穩定河西,驅逐吐蕃,此舉已然獲得河西父老的認同。中丞此時不歸順,難道還有別的辦法嗎?”
楊志烈沉默以對,他確實沒有辦法抗拒,李嗣業在河西經營近十載,這里是他的根基,就連他麾下的將領中,也不知有多少人是支持其人的。而他楊志烈成為河西節度使也才兩年,上任之初便被吐蕃滲透攻破兩座守捉城,致使河西軍只能收縮防御在四座郡城中。如今河西曾經的統治者挾大軍歸來,他若抵抗毫無勝算。
如果李嗣業稱帝的話,他還能站在道義的立場上去聲討,但對方現在扶持新帝打著朝廷的幌子,他無能為力。
“我再考慮一下吧。”
聽到楊志烈說出這句話,張括便知道此事已經成功了,剩下的只是等待他說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