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生前每天放學后,都會來這里上自習,寫完作業才回家。
書店的經營者,也是那里唯一的員工,是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中年男子,名叫譚默。
譚默的妻子早年因病去世,并無兒女,也未再續弦,此后一直一個人獨自經營著這家書店。
他的父母至親都在家鄉,本城好友寥寥,人際關系簡單。
“譚默,就是我思維傳輸最好的寄主,他每天能見到我女兒的時間,比我這個父親還長。”
楚朗明暗自忖度。
……
回到瑞典的實驗室,楚朗明以最快的速度,與同事們完成了工作的交接,和“時間旅行者”計劃被試者的各項身體指標檢查。
同時簽署了一系列合同,表示自愿和卡迪文實驗室,共同承擔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風險。
半個月之后,進入了實驗的實施階段。
此刻,他躺在一個堆滿儀器的實驗室里。
與其說是實驗室,這里更像一個ICU病房。
他的頭部被罩在一個結構復雜的罩子里,罩子里的各種電路和芯片,會將他的腦電波發送到三年前。
簡言之,在接下來的一瞬間,楚朗明的身體會像一個植物人一樣,躺在位于瑞典的實驗室里。
有專人進行腦電波信息的采集,而他的思想和靈魂則會“游乎四海之外”。
隨著儀器發出的電波回到三年前,落腳點定位于中國——南都——深夜書屋——譚默。
時間在這個結點發生了折疊。
曾經的那段人生,會像一個夢一樣重現。
過去的三年,只是如今稍縱即逝的一個瞬間,卻足以將他的命運完全改變。
隨著一針鎮定劑的推入,他進入了深深的沉睡狀態。
……
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楚朗明正躺在一個簡約的房間里。
臉上覆著一本讀到一半的米蘭昆德拉的《不朽》,除了基本的家具擺設,就是遍地的舊書和CD光盤。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簾照進屋里,隱約可見一道蒙塵的光柱。
伏在床邊的一聲懶洋洋的貓叫,將他徹底喚醒,來到鏡子前,他看到了一張頗為陌生的面孔,那是譚默的臉。
店主譚默戴著一副大大的圓框眼鏡,高瘦身材。
套著一件肥大毛衣,和一條洗得發白的牛仔褲,柔軟的頭發干凈清爽,卻總是懶得打理,只胡亂抓幾下。
也許一個人生活沒什么牽掛,他看上去只有三十出頭,比實際年輕很多。
終日沉醉于墨海書香,卻也自得其樂,一顰一笑看似風雅之人,骨子里倒是個書癡。
這間臥房位于書店的二樓,也是譚默的家。
活動下手腳,沒什么不適,看來這次時空穿越,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洗把臉,深吸一口氣。
楚朗明以書店老板譚默的身份,開始了他為期三年的,新的人生。
這三年里,他認識了人生中第一個18歲的女孩。
楚歌也以她自己的方式,重新地,認識了她的父親。
……
深夜書屋里到處堆疊著一摞摞書籍,舊書居多,發黃的紙張泛著陳年的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