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兩小時后,祝君富和靈月桂到達案發現場。
吳皓文是被吊死在房中。
下方有一把椅子,看樣子,像是自殺。
他的宿舍很亂,有很多箱子里裝著他的生活用具和衣物。
染上與洛麗的丑聞后,畫院開除了他,原本今天他就要離開畫院,可怎么會自殺上吊?
祝君富打量著現場,發現桌子有移動過的痕跡。
繩子是從天花板LOFT風的鋼構橫梁上穿過去的,這個繩結的打結方式是一個活結,和捆綁洛麗的方式相同——是“稱人結”。
法醫開始對吳皓文的尸體進行檢驗:
“脖頸處有很多道勒痕,整個脖子都是,后方也是,這不像是自殺,而是有人從后方勒死了他。”
他摸了摸吳皓文的皮膚,身體的僵硬程度和體溫,插了根針。
“死亡時間大約是在昨夜三點到四點之間。”
這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模擬自殺的兇殺案發現場。
吳皓文是死于他殺。
房間內并沒有提取到其他人的指紋,并且還有一個很困難的地方,整個逸美畫院,只有在校門外裝配攝像頭。
而根據保安隊長老羅所說,“畫院到了晚上六點和第二日九點之間,是不允許別人進入的。”
調取外頭的監控來看,并無可疑外來人員,如果說一定要有,只看到了昨晚六點鮑余進了畫院。
換而來說,兇手極有可能是這個畫院里的校長、老師、保安甚至是每一個人。
“難道說一年前殺害洛麗的兇手又再度作案了?”
靈月桂推測,“難道殺洛麗的兇手就在這個學校里?”
“這可能是兩起案件,有兩名不同的兇手。”
祝君富指著面前的繩子,“雖然同樣都是用“稱人結’的捆綁方法,可是捆綁洛麗的繩子,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那個兇手應該是左撇子。”
“而吊死吳皓文的繩子,纏繞方式是順時針,這個兇手應該只是在模仿結繩方式而已。”
“也有可能是同個人,故意這么做混淆視聽。”
“是有這個可能。”
而之后,他們在吳皓文的房間內發現了一幅畫。
畫中是一個少女,站在山上,渾身插著箭,有一種空息般的心碎,畫作者的落款是洛麗,畫作日期是一年半前。
“這幅畫好眼熟啊。”
靈月桂想了想,忽然叫道,“《頂峰》!”
這幅洛麗所創作的畫,和掛在葉曼笙辦公室后方——葉曼笙一年前創作的《頂峰》油畫,雖然是兩幅畫,但從構圖的相似程度達到了八成。
“也就是說,洛麗之所以討厭葉曼笙,很有可能是因為葉曼笙沿用了她的創作,抄襲了她的畫!”
“那么葉曼笙就有殺害洛麗的嫌疑,她害怕洛麗將這個事說出去,壞了她的名聲,所以殺了洛麗。”
“同樣她也有殺吳皓文的嫌疑,吳皓文可能一直都知道葉曼笙抄襲洛麗畫之事,借機提出威脅或是酬金,葉曼笙因此再度行兇!”
鮑余在一旁聽著靈月桂與祝君富的推理,始終一語不發。
過了一會兒,他將祝君富拉到一邊,“這個案件我不太方便查,因為昨晚我也在這個畫院里,我也有可能是兇手。”
“昨晚?你一個晚上都在這里?”
“對,我一晚上都和王綺夢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