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老百姓都認為租房子不是長久之計,也認為租房子沒有面子。
沒有房子的人家總會千方百計攢錢,爭取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為此不惜勞碌一輩子。
所以后世的專家動不動就拿美國、日本的房地產發展來說事兒純屬搞笑。
因為中國人絕大多數不是得過且過及時行樂,因此中國特色的房地產市場,同樣是沒有任何國際慣例可以借鑒的。
還有一條至關重要,絕大多數中國人特別重視子女的教育,寧可苦自己也要千方百計不讓子女輸在起跑線上,因此無論被動還是主動,都會選擇進城。
房價究竟什么時候能跌?誰都預測不到。
十年前信了專家看跌言論而等待觀望的剛需者,二零二零年恐怕要付出雙倍甚至于更多的代價買房子。
舅舅一大家子都是親人,黃瀚怎么能讓他們把辛苦錢浪費在那將來注定不值錢沒有用途的房產上?
當然要讓他們的投資基本正確,造房子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選對地方很重要,現在就去大城市不太現實,來三水縣城可以有啊!
黃瀚侃侃而談,張月生四兄弟面面相覷,張禹根不住點頭,他其實有些盲從,因為他認為黃瀚即便不是個半仙,也應該是諸葛亮那種能掐會算的高人。
婚后的秀兒兩口子如膠似漆,小日子過得幸福、富足,她最是感激黃瀚,道:
“我最相信黃瀚,他說了在老家造房子不劃算你們記在心里,攢了錢以后來縣城買房子多好,我們一大家子以后都是城里人。”
喜歡熱鬧的陳春松道:“大家都在城里安家最好了,我就可以隔三差五約大家喝酒嘍!”
“唉!誰不想做個城里人啊!可是家里還有口糧田、自留地呢,住在城里恐怕不現實。”張月生一聲長嘆道。
張吉生附和道:“就是,農業稅得交,口糧田得種,住城里不但什么東西都得花錢買,農業稅還免不了,心里慌得很!”
這時沒有農民會想到以后國家會取消農業稅,還制定保底收購價貼補農業,幾個表哥的顧慮不無道理。
黃瀚給他們出主意道:“這些都不是個事兒,你們種田都不咋地,村里難道沒有種田能手?把你們的田租給人家種,只要人家給口糧交農業稅,讓人家劃得來不就得了。”
黃瀚這個提議其實就是五年后的結果,那時舅舅早就死了,四兄弟都有了產業哪有可能種地?把該他們的田都轉包給了同村的袁家。
張禹根道:“我們大隊人多地少,確實有幾家想著多種幾畝地,可是沒有哪家肯讓出口糧田,都怕以后缺糧食。”
“一個人只有七八分地,都自己種肯定劃不來,就應該集中起來,讓愿意種,又有技術的人家管理,這樣不僅僅能徹底解放農村勞動力,還能夠實現糧食增產。”
“嗯!你說得有道理,同樣的田,不同的人種,產量相差一兩成呢。”
“所以我勸你們在這一兩年里把手里的自留地轉包出去,以后全部進城工作、生活、置辦房子。”
“我們聽你的!回家后就找袁三、袁四談談看!”
“你們以后都是能夠賺到大錢的,把口糧田租掉就別想著賺租子,一年人家按照收購價賣你們一家一千二百斤稻子、麥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