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有道理,一千二百斤,一家三口的口糧也就差不多了。”
黃瀚的提議其實相當于是以前自己家去生產隊領口糧的方式,那時的社員都是按照工分算口糧。
如張芳芬這種屬于婚出,生產隊給口糧但是得交錢補上工分,還必須服從分配,生產隊有什么買什么。
沒人敢挑肥揀瘦,因為沒有糧票,在八十年代之前簡直是寸步難行,生產隊給的糧食是用不著交糧票的。
……
八三年五月,國家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實驗小學的小學生被組織起來聽報告,人人都知道了中國當代“保爾”。
學習雷榜樣,學習女排精神,現在又多了個學習的榜樣。
寫作文那是必不可少,基本上都是套路,絕大多數小學生都得編故事喊口號,心里想什么天知道。
黃瀚小時候寫過這種作文,如今再來寫依舊沒什么感覺,只能敷衍了事,黃老師期盼黃瀚能夠再寫出好文章發表未能如愿。
五二班這個集體的成績一直保持全縣乃至于全市第一,真做到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每一個男生都能打一套軍體拳,一多半男生經常接受散打訓練,這就意味著如果打架斗毆,五二班也應該是最厲害的。
期中考試的成績下來了,五二班的平均分和總分最高,又獲得了揚州地區第一名,整個五年級也名列第一。
實驗小學的古建終于不會被拆除,現在已經開始維修,鋼琴教室的小院以前只有邱老師辦公。
邱老師退休后,好幾個老師爭著要那里的辦公室。
無他,所有的老師都認為那個雅致的小院充滿靈氣。
學校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寧可空著也沒安排人。
八三年蘇南省的氣候很反常,剛剛五月份就熱得讓人受不了,九十年代前的三水縣沒有游泳池,大人、小孩都是去大河里游泳。
這時候的人命賤如狗,黃瀚記憶中的小時候,幾乎每年夏天都能聽到幾次孩子溺水死亡的消息,而且年復一年。
三水縣的大河多,穿過主城區的老通揚河上還有擺渡口,位置就在“事竟成賓館”的東南方。
老通揚河的水流比較急,擺渡的小木船沒有掛漿機驅動,而是沿著一條鋼筋人力拖拽,河面上來了貨船時,這條攔河鋼筋就得放開沉入水下,讓貨船經過。
不知道怎么搞的,小小擺渡船出了事故,好像是攔河鋼筋放得不及時,經過的貨船又是十幾條連接成一條龍航行的水泥掛漿船。
反正小船翻了,二十幾個人落水,其中有七八個彭垛小學的學生。
還好是大白天,河兩岸的群眾和貨船上的船工救援得及時,這次事故造很幸運地沒有造成溺亡,兩個小學生受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