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萬?家里?我們家有一百萬了?”黃道舟瞪大了眼睛。
張芳芬連忙否認道:“哪有這么多,湊一湊二三十萬還是有的,加上我們公司的流動資金,拿出一百萬不算難!”
“爸爸,你們廠有原金屬公司的室內材料倉庫對不對?”
“嗯啊!蠻大的,其實可以借給‘快哉風’電器廠使用一段時間,他們不是因為產品積壓,倉庫堆不下了么。”
“以你跟錢叔叔的關系,不可能好意思收取倉儲費,況且十幾天一個月多倉儲費能有幾個錢?哪有一倒手賺百分之二十毛利來得痛快?”
張芳芬已經無條件相信黃瀚賺錢的本事,她道:“‘新風服裝箱包廠’剛剛搬入新廠房,舊廠房可以臨時用來存放電風扇。”
“爸爸媽媽你們都用不著籌錢,直接去今年剛剛開張的工商銀行拿貸款,李梅的哥哥李俊不是在信貸科工作嗎?正好讓他做這兩筆一百萬貸款的業務。”
李俊高中畢業后進了農業銀行工作,工作兩年后調進剛剛組建的工商銀行擔任信貸員。
長子李俊的工作倒不是李建國運作的。
而是銀行面對城鎮戶口的高考落榜生招工,也采取公平原則,根據高考成績擇優錄取。
李俊也就是差幾分就能夠達線,原本準備復讀,見能夠分配進銀行工作,放棄了再次拼一回的打算。
這就是城鎮戶口的高中生選擇復讀比例少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用不著通過高考“躍農門”。
因此八十年代的大學里年紀比較大的學生絕大多數是來自農村。
一月份,李梅爸爸李建國帶著李俊來黃瀚家串門子,新成立的工商銀行沒有多少戶頭,拉單位開戶,拉來個人存款都是員工的業績。
對于黃瀚家來說,在哪兒開戶、存款其實都是一回事,當然要給李建國面子。
因此黃瀚家在工商銀行已經有好幾個單位、個人戶頭,但是沒有從工行貸過款。
黃道舟笑了,道:“李俊那孩子只是個普通信貸員,哪有放款一百萬的權力?”
“說明情況,讓他請示行長,行長如果不敢決定,讓他們請示縣委不就得了?”
開玩笑,幾個常委剛剛走,都認可了援手“快哉風”電器廠的行為,工商銀行的領導請示可不可以放貸款哪能不批準?
在**十年代還有更加出格的事呢,為了防止出現**,領導甚至于出面要求效益好的單位借錢給發不出工資的單位發工資,最后把好單位也拖垮了。
黃道舟也認為貸款不是什么難事,以液壓元件廠的信譽度完全可以拿到百萬以上的額度,他問道:
“你的意思我們廠用不著籌錢,全部用貸款拿貨?”
“我的意思是盡可能多拿貨,都用不著三個月,就能實現百分之二十的毛利,幫了錢叔叔、幫了縣里的同時還能夠賺這么多,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