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謂的藏品未必就是水平最高的,有可能是名氣最大的,存世比較少的。
陶元明的那幫朋友里保不準也會有撞大運出了名的呢!
世界名畫很貴,然絕大多數作者生前都是窮困潦倒。
難道作者活著的年代,世人都是瞎子?
黃瀚的理解很簡單,名畫之所以貴,是因為有一部分人希望它貴!
因此陶元明的文化用品商店里賣出的東西不能便宜!貴了才能夠上檔次,才體現出獨一無二的稀缺性。
黃瀚要求總成本大概在三四塊錢的成品折扇底價是十塊錢,有黃道舟題字用印的最低價一百塊。
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黃道舟豈是那些酸酸可比,他是兩部暢銷的作家,他的書法恢弘大氣有名家風范,題字的扇面決不能低于一百塊錢。
黃瀚掏了二百塊率先定做了二十把折扇讓陶元明發市,都是挑選的扇面畫得不錯的半成品。
然后他建議黃道舟親自在扇面上寫詩詞用印,去設計院拜訪時,送給工程師們當做禮物。
這種別致還充滿雅趣的禮物大受歡迎,不是因為這些人懂行,而是都知道輪峰回筆的名氣,認可有黃道舟親筆題字折扇的價值。
陶元明帶薪下崗后再也沒有了怨氣,因為他得到了心儀的工作,每天在他的“悠然齋”里寫寫畫畫看看書,優哉游哉。
店名“悠然齋”是陶元明自己起的,他叫陶元明自比陶淵明,起這個名字有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雅趣。
黃瀚無所謂叫什么名字,當然由得他。
“悠然齋”不僅僅賣書畫、折扇,還買筆墨紙硯,筆架、筆筒、檀香等等,絕大多數是墨客騷人的必備之物。
店里不是他一個人,黃道舟另外還安排了兩個原建材機械廠的職工。
這倆人屬于四零五零人員,體力不行文縐縐的,家庭條件比較差,也擅長寫毛筆字,懂毛筆、宣紙、硯臺的優劣。
“全力企業股份制有限公司”對于文化水平、體力要求不高的如保管員、門衛、勤雜工等等崗位已經安排了不少四零五零人員,又帶薪下崗了一部分。
這倆個不是油腔滑調的人,確實面臨生活困難,因此安排他們來陶元明這里做營業員,一個月能夠多拿三四十塊錢工資。
由于被兼并后絕大多數職工收入增加了超過三成,原建材機械廠基本上是平穩過渡。
“全力企業”生產風機盤管的同時在研發柜式空調。
所謂的研發也不正規,以山寨、仿制為主,其實就是把買回來的日本產品拆開揣摩。
以當下“全力企業”的技術力量不可能生產得出壓縮機和自控模板,這些配件必須想辦法進口。
黃瀚心里有數,知道進口德國或者日本生產的壓縮機、自控模板生產空調是起步中的國內空調廠家的必由之路。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空調廠不少雜牌子很多,但是賺到錢后知道下大本錢研發的就沒幾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