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一百人左右,一個月有五千塊錢也就夠發工資了,一年六萬,十年只不過六十萬。
只要在談判時把這些面臨的困難夸大,讓領導們在持股比例上做出讓步,談不上吃虧。
關鍵條款就是定死了月工資的數額,股份制改革后,“全力企業”職工、干部的工資調整再也用不著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普調。
黃瀚知道接下來鈔票貶值的速度,也知道工資在不斷普調。
他準備讓不堪大用或者根本不愿意干活兒的原建材機械廠職工回家休息,工資照發。
這種人多了不好同化,最好能夠分批來。
先咬咬牙讓這些人白拿一段時間工資,免得他們在新成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里興風作浪,帶壞了風氣。
第一年,這些人覺著用不著上班還能按月拿足額工資,沾光了,根本不會鬧。
因為這兩年建材機械廠遠遠比不上液壓元件廠,基本上沒有效益,獎金少得可憐。
但是一兩年后,物價飛漲,他們就會看到昔日同事的收入達到他們工資的兩倍甚至于三倍以上。
生活所迫,還敢不好好干活兒?
黃瀚相信那時這些人就會哭著喊著要求競爭上崗,再也不敢挑肥揀瘦,管理他們就容易多了。
陶元明也是個不喜歡勞動的主,成為建材機械廠正式工后經常遲到早退請病假。
他是董事兼職總經理黃道舟的親戚,不把他的問題解決了恐怕會引起公憤。
因此黃瀚準備投其所好,讓他得償所愿免于體力勞動,玩文化產品。
八個多月時間過去了,在黃進的努力下,“自強建筑公司”一千幾百建筑工加班加點,“自強大廈”、“新風大廈”率先交付使用。
如今的黃進已經帶著隊伍去了滬城,他又承接了三百多萬的工程。
陶元明在三水縣、太州市結交了不少同類人,都是所謂的文人。
這些人的特征基本相同,心高氣傲瞧不起體力勞動者,自認為與眾不同,一個個都是小事不肯做大事做不來的酸儒。
黃瀚出錢讓陶元明在“事竟成飯店西大街店”的一樓隔出四十八個平方,開一家文化用品商店。
主打產品是書畫和純手工制作的折扇,扇面上的水墨畫和題字都由陶元明或者他邀請的朋友完成。
黃瀚還建議黃道舟在有空時選些扇面畫得入眼的折扇,在上面題字或者在背面書寫唐詩宋詞。
這種折扇當下的制作成本不超過一塊錢,陶元明請人寫寫畫畫給兩三塊錢潤筆也就足夠讓那些酸酸們興奮了。
況且他閑來無事完全可以在店里畫扇面,寫詩詞。
這種文化氣息濃厚的折扇有個特征,沒有一把是完全相同的。
是不是具備收藏價值?
連黃瀚都說不好。